上海市全面部署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
产生日期:2010-01-12 02:36 来源: 上海科技报
农业的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已成为上海现代农业的重要推动力。杂交粳稻、早熟油桃、西洋南瓜、北冬虫夏草、翘嘴红鮊鱼、鲜食糯玉米等一大批由上海自主育成的新种源农产品正悄然走向市民餐桌;飞黄玉兰、红云玉兰、耐踏草坪等一批自育花卉良种正在美化着上海都市;现代大型温室、工厂化育苗、农产品安全信息平台、精准农业变量施肥等一批设施正在装备和引领着上海的现代农业。2009年,上海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农业实用技术成果约55%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近日,上海市政府召开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会议,全面研究和部署农业科技和创新工作,力求到2011年,上海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市委常委吴志明出席会议作重要讲话,并宣布上海农业科技成果展启动。
近年来,上海农业科技工作围绕现代农业建设,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服务,增加科技投入,引导产学研结合,构建人才高地等措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在种源农业、装备农业、数字农业、生态农业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已取得了100多项获奖的科技成果。与此同时,本市加大了科技推广服务工作,引导科技人员把成果留在田间,把论文写在大地,在各乡镇实施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和科技特派员工程,建立农业科技下乡长效机制,采取合作共建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结对帮扶等多种保障措施,促进了这些获奖成果绝大部分都在农业生产中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中共上海市委农办主任、市农委主任孙雷对下一阶段科技兴农工作提出要求:贯彻中央农业科技工作的方针和政策,以建设高效生态农业为目标,与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战略相衔接,坚持科技服务产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坚持自主创新,加快科技人才培养,加快关键技术突破、技术系统集成应用,积极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技对提升农业产业水平、转变发展方式的引领能力,对主要农产品供给的保障能力和对农民增收的支撑能力。至2020年,初步建立与高效生态农业相适应、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应用体系,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农业实用技术成果转化率达到80%。
要确保目标的实现,重点是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两大基本任务。创新上,实施农业种源创新工程,加快优质高效动植物新品种选育;加强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的技术研究;加大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应用;加快农业装备研发;深化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和动植物疫病防治技术研究,推进食用农产品安全。转化上,通过加强基层推广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快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完善。为此,今年将启动实施上海市科技兴农示范镇建设项目;开展国家级和市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创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队伍、农技推广服务队伍和新型农民队伍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