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航头镇牌楼村加快推进世博“城市与乡村互动”实践基地建设
产生日期:2009-12-21 03:15 来源: 上海市农委办公室
浦东新区航头镇牌楼村自去年开展世博“城市与乡村互动”实践基地建设以来,村宅硬件设施改造已基本完成。一是继续保留了黑瓦灰墙的浦东老式农村民宅格局,并对残破旧房进行修建改造,对农户宅前屋后各类堆积物进行统计整理,美化庭院环境。二是完成了9条生态河道疏浚,建造水桥22座,保持了村内自然小河蜿蜒曲折流经各户农家。三是对区域内道路拓宽浇铸沥青路面,河岸两侧夹种杨柳、瓜子黄杨、棕树、腊梅等数十种景观品种,基本保留原有野生小竹林格局。四是请上海交大设计团队采用生物化学等高科技污水处理设备,对组内农户生活污水纳管收集进行处理,出水水质达到一级B标准。五是利用集体土地流转“引凤筑巢”,已引进“盆景”、“奇石”等投资项目,招录了本地村民50人就地就业。
随着世博会脚步日益临近,该村两委班子争分夺秒进行倒计时推进:
一、重塑农村新形象。一是邀请世博局领导为新农村建设画龙点睛,设计紧贴世博“城市与乡村互动”演绎要求的项目。二是邀请旅游、文化部门及新闻媒体等就“高新技术在农村的应用、改造前后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农村致富门路的拓展”等课题进行专题研究,在基地内开辟以“鹤文化”、“盐文化”、“浦东民间文化”、“农耕、农作、农具展示”、“农村生活演绎”为主的特色展示,以宣传册、DVD等媒介,向外宣传演绎基地,不断提升文化内涵。
二、动员村民齐参与。一是聘请经验丰富、有新农村开发经验的管理人员,对开发乡村旅游进行具体谋划,并引导农民开设农家饭店、农家旅店,开发体验钓鱼、种菜、摘瓜果蔬菜等项目,让农民通过创办实业增加收入。二是扶持建立专业合作社,培育本地优势品牌,拓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产品。同时,引导闲散农民参与农产品生产、销售和乡村旅游服务,让农民通过服务增加收入。三是依托当地民风、民俗开辟百姓戏台、茶馆等项目,发掘本地特色说书、锣鼓戏等节目,设计农村赶集的节日复原等。同时,导入下沙烧卖、羊肉、南汇水蜜桃、浦东三黄鸡等传统优势品牌,丰富互动内容。四是通过向村民讲解“城市与乡村互动”的意义,以及将对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前景,引导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号召人人当好东道主。
三、党群合力抓管理。牌楼村党支部把“城市与乡村互动”演绎基地建设排在了各项工作之首,通过定期召开村“两委”会议、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狠抓重点,猛攻难点。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团员作用,成立党员义务监督员、青年骨干突击队、世博宣讲志愿者、环境保护小使者等队伍,形成党员、干部带头,群众齐心协力服务世博的新格局。并从细节入手,切实抓好道路清洁、河道保洁、绿化维护、治安巡防等一系列专项管理,确保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