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郊水稻“第一镰”开割

产生日期:2009-09-07 02:02      来源: 解放日报

  本报讯 (记者 黄勇娣 通讯员 唐卉庆)前天,上海“老来青”米业合作社种植的750多亩新品“老来青”开镰收割,成为沪郊最早收获的优质稻米,比普通单季晚稻提早了50天上市,市民有望在国庆、中秋就吃到今年的新大米。

  在松江区车墩镇长溇村,记者看到机声隆隆,稻穗飞扬,一股淡淡的清香迎面扑来。“今年的老来青米粒更大,色泽更好,吃口更清香。”合作社带头人邹士根告诉记者,在原先主打优质早稻品种“苏沪香粳”的基础上,农科人员经过近3年的精心选育,又培育出了“接班”新品系———松香早粳,亩产量比“苏沪香粳”高5%以上,一般可达到每亩550公斤以上,高产田块亩产甚至可逾600公斤,有望成为“老来青”大米后续当家品种。

  市民喜欢吃新大米,但一般新米上市都要在国庆以后,“老来青”大米无疑抢占了市场先机。今年的新“老来青”品种更是比一般单季晚稻提早50天左右收割,比往年的“老来青”提前了约一周,再次打破了开镰的时间纪录。邹士根说,收割的新大米经过加工、包装后,将尽快上市与市民见面。目前,合作社还与上海“正广和”合作,由其代理“老来青”在市区的销售,将“老来青”订购与“正广和”订水热线实行了“捆绑”,市民拨打该热线就可以方便订购“老来青”大米,享受送货上门的服务。

  据了解,目前,在松江区黄浦江上游水资源保护区沿岸,“老来青”种植面积已有2200多亩,预计今年将有55万余公斤新大米上市销售。

标签: 水稻 第一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