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入户给农民送来“金币”

产生日期:2009-05-19 02:40      来源: 解放日报

  春天的晨光中,白鹤镇的草莓种植户沈林华看着大棚里红艳艳的草莓,开心地笑了。作为科技入户工程里的草莓示范户,他不仅富了自己,还带动了周围一大批农户一起科技务农。近两年来,青浦区不少农民尝到了科技务农的甜头,如朱家角镇的西瓜种植户樊方林、练塘镇的食用菌菇种植户游福冈、金泽水产养殖户金永平等。沈林华说:“以前我认为科技指导可有可无,现在才知道它能够带来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艺。”最重要的,是科技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以前披星戴月汗湿红土,但收入年年不见长,现在呢,多了技术含量,少了劳动量,但收入直往上蹿。

  注入科技含量,农民种田的回报节节攀升。沈林华家住白鹤镇白梅村,今年是他第5年被选为草莓科技示范户,主推品种有“丰香”和“新屯一号”。在科技指导员的指导下,他熟练掌握了高温闷棚防治土传病害和无公害草莓等栽培技术,2007年亩产值达10800元,比2005年增长29.5%。朱家角镇万隆村的樊方林学习种植西瓜起步晚,但自2006年得到科技入户指导员的入户指导后,主推“大棚西瓜一茬多收栽培技术”,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07年总产值61.6万元,净利润21万元。在他的带动下,该村其他5户西瓜种植户也加入到科学种瓜的队伍中来。

  销售难题也在科技入户过程中逐步得到缓解。白鹤镇春鸣蔬菜专业合作社一名农民社员高兴地表示:“以后,我们再也不用愁蔬菜卖不出去了!”近些年来,青浦农技中心提出“种给农民看、讲给农民听、领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给农民们送去技术之后,紧接着就是帮农民寻找销路。白鹤镇春鸣蔬菜专业合作社基地共有350个大棚,占地420亩,全年种植30个品种,总年产量约3600吨,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合作社与TESCO乐购开发出了新型“农超对接”的合作模式,减少了中间商,使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实惠背后多亏了“田保姆”。蒋其根、朱森林、徐锦瑾……他们被农民们亲切地称为“田保姆”,而农民增收离不开他们这些科技指导员的辛勤付出。蒋其根是区农技中心副主任,但在办公室几乎找不到他,青浦广袤的农用地才是他真正的办公室。我们来到农机推广机械化育秧现场,只见他正手把手地教农民怎样进行机械化插秧,大太阳下面,汗水滴下来也没来得及去擦一下。在一份“科技示范户满意度情况”表中,记者注意到,农民们对科技指导员的满意度平均值高达97%。

标签: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