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农产品抱团进超市

产生日期:2009-04-10 03:15      来源: 解放日报

  一个消息在崇明三岛的田间地头传开:岛上即将挂牌的绿色食品产销联合会,已在与市区的各大超市、卖场商谈,崇明特色农产品抱团进超市指日可待。

  农户们纷纷算账。裕北村村民顾聪浩家承包了7亩“稻蟹共生田”,稻米又香又糯,以前直接卖给外来商贩,每斤稻谷只能卖到1.80元。参加了粮食专业合作社,他把稻谷加工成米,如果卖到市区大超市,每斤米就可卖到5.50元。按照1斤稻出6两米计算,他家一季稻就可以增收3000多元。说到销路,老顾很有信心:“我这蟹田里种出来的稻米都是百分百无污染,上海人一定欢喜!”一大批农户纷纷拜访各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我们不再当‘游击队’了,要向‘集团军’靠拢。”

  崇明县农委主任袁刚告诉记者,让农产品抱团进驻超市卖场的计划,源于崇明县委、县政府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农业是崇明的支柱产业,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已拥有中华绒螯蟹、白山羊、黄金瓜、白扁豆、糯玉米、糕团、米酒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其中不少还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岛上的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具备一定的收购、加工规模,但市场营销能力弱,大量优质农产品只能廉价卖给外省市前来收购的商贩。个别营销能力较强的合作社产品虽然也曾打入沪上超市卖场,但销售时断时续,农户参加合作社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如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正是县委书记彭沉雷学习实践活动的重点调研课题。

  问题出在哪里?崇明县委、县政府班子多次下基层研究,分析认为症结在于一个“小”字。特色农产品产销由于不成规模,无法保证长期供货;由于不成规模,配送成本高昂;由于不成规模,与超市卖场谈判时底气不足。经过多次论证,班子一致认为,长江隧桥即将通车,将为海岛农产品“登陆”提供快捷通道,也为崇明与市区“农超对接”提供了机遇。目前的关键在于“尚欠东风”———这个“东风”,就是让专业合作社“抱起团来”。

  在县农委支持指导下,一个全新的“崇明绿色食品产销联合会”筹备起来,20多家具有绿色食品认证资质的专业合作社成为首批会员。县农委接受联合会的委托,与各大超市卖场负责人商洽。日前传来好消息:百联集团麾下所有超市卖场接受了崇明农产品集体进店的计划,其他中外资超市卖场也表示出了兴趣。县农委综合科副科长茅德飞告诉记者:“很快,也许就在5月,崇明农产品‘店中店’就将出现在这些超市、卖场中。”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