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三农的新平台 金融拓展的新天地
产生日期:2009-02-19 01:34 来源: 解放日报
村镇银行是继小额贷款公司之后,上海农村金融体系中又一生力军。尽管第一产业在上海GDP中所占比重不高,但上海首家村镇银行———崇明长江村镇银行昨天一亮相,依然引来广泛关注。
填补农村金融供给不足
村镇银行与小额贷款公司、农村互助组织形成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梯次配置,将有效地改变目前农村市场金融供给层次不丰富、需求难满足的状况。
村镇银行首先填补的是商业银行在农村的市场缺口。近年来,商业银行不断收缩农村网点和业务布局。以奉贤为例,区内有11家银行分支机构,115个营业网点,集中分布于南桥地区。而商业银行业务正逐渐远离“三农”和小企业。奉贤某商业银行工作人员透露,去年涉农贷款比重仅10%多一点。崇明长江村镇银行董事长王洋表示,村镇银行“以农村为纲”,恰恰补上了商业银行在农村的市场缺口。
村镇银行的出现也弥补了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不足。
“只贷不存”的业务模式,限制着小额贷款公司力量的发挥。而村镇银行在业务上与其他商业银行并无二致,既可以吸收存款,也可以发放贷款,正好与小额贷款公司的金融服务形成互补。
“建立村镇银行可以缓解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矛盾,更好地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李秀仑表示。
当地“三农”和小企业的专营银行
不得异地发放贷款,这是村镇银行与商业银行最根本的区别,对争相申请设立村镇银行的各区县来说,很重要的一条吸引力也在于此。崇明县政府负责人坦言,长江村镇银行的成立,可以实现崇明境内资金的“体内循环”不外流。
上海银监局表示,根据监管条例,“未经银行业监管机构批准,村镇银行不得发放异地贷款”,这意味着村镇银行必须成为当地“三农”和小企业的专营银行。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9月,崇明县各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358.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仅为177.66亿元。松江区某负责人也表示,目前,农村外部输血不足,政府造血成本较高,通过村镇银行实现自给自足是最佳选择。
监管部门还规定,村镇银行对单一客户放贷不得超过其注册资本的5%。以崇明长江村镇银行为例,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单一客户最多只能拿到500万元的贷款。
市场需求前景广阔
银行进军村镇银行,盯住的是市郊农村潜在的广阔市场。
农村经济在全市经济总量中占比虽少,但市场需求很大。上海农商行行长侯福宁表示,据有关资料统计,崇明有50万农业人口,占比超过70%,农业比重占经济总量的13%,而崇明2008年人均贷款仅为1.46万元,与全市12.64万元的平均数相距甚远。随着连接上海本土与江苏省的大桥工程和隧道工程完工,崇明“三农”和小企业的发展空间更大,金融需求也将大大丰富起来。
嘉定区某银行副行长透露,区内原有经济落后村26个,区政府3年出资6800多万元予以扶持,目前仍剩余21个;区内农民专业合作社96家,融资需求旺盛,现有金融体系无法有效满足市场需求。据了解,在农业占比较大的几个区县,如松江、金山、奉贤,“三农”和小企业的资金需求缺口一直较大。
现有金融框架下,商业银行直接反哺农村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农村巨大的市场空间又让银行不忍心舍弃,通过村镇银行方式开拓农村市场不失为一条最便捷的解决途径。李秀仑表示,村镇银行的发起,基本上是城市商业银行或社会投资,可以巧妙地把城市的剩余资金、成熟的金融产品引入到农村,成为城市金融进军农村的有效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