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四季皆闻梅花香

产生日期:2009-02-13 05:41      来源: 上海科技报

  最近,在嘉定区召开的2008年农业工作总结会议上,副区长邵林初充分肯定了马陆葡萄、华亭哈密瓜、安亭银杏、外冈腊梅等一批优质农产品,并将其概括为“特色农业布局不断优化”。其中,外冈腊梅已成为“一镇一品”的芳香产业,该镇正在不断发掘拓展,扩大种植面积,提升品质品位,发展壮大腊梅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上海三宝”名早扬

  外冈腊梅与崇明水仙、奉贤银柳齐名,被称为“上海三宝”。在嘉定外冈镇钱门地区,历史上家家户户都有种植腊梅的习俗。由于花朵大、花瓣多、似绢飘逸、久看不厌、久闻不腻,在上海地区久负盛名。经过代代相传,外冈腊梅品种不断增加,主要有檀香腊梅、荷花腊梅、金钟腊梅、馨口腊梅等。其中尤以檀香、荷花、馨口腊梅,素称名贵,其形态美、花瓣较大,压雪吐香、香味幽雅、晶莹剔透,明显胜于其它品种。

  多年来,外冈腊梅一直受到当地农户的青睐,利用宅前屋后,见缝插针地种植。中国花卉协会梅花腊梅分会会员、几十年来一直种植腊梅的郑孝平说,腊梅在外冈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特色。腊梅不但是市民喜欢的观赏花卉,而且全身是宝,花、根还有很好的药用价值。

腊梅产业渐成形

  2005年,中央电视台农村节目播出了一条制作腊梅酒致富的新闻。这条消息引起外冈镇主要领导的关注,当时,他们已经在酝酿着如何利用本地资源,发掘腊梅文化。经过认真调研、科学论证,该镇确定了发掘腊梅资源、弘扬腊梅文化、发展腊梅产业,为外冈镇农业锦上添花的决策。首先,建立组织机制,成立上海新冈腊梅花种植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的经营模式,发掘、壮大腊梅种植面积。其次,不断加强腊梅的技术推广,支持农户将庭院种植转向田间地头。在政府部门的推动下,农户热情高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从原来几十亩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到2006年的300余亩。2007年,外冈镇进一步加大对腊梅种植的扶持力度,在高压走廊沿线以及西部6个村新辟腊梅生产示范基地1000余亩,逐步形成技术培训、技术推广基地、辐射发展的种苗基地和带动农户种植致富的产业化基地,腊梅的规模生产逐渐显现,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科研引领、提升品质。这是外冈镇扩大腊梅种植和提升品质的主要举措。近年来,该镇注重腊梅资源收集、评价、应用,与市农科院、交大联合成立课题组,坚持产学研合作,多渠道、多层次地收集全国各地的腊梅品种。通过引种、驯化、提纯,进行快速、有效的繁殖,丰富和扩大腊梅品种,初步形成了“四季皆有梅”的种植特色。为了做大腊梅产业,注重专业人才引进和聘请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并依托全国腊梅协会、市花卉协会的支持,组建专业团队,成立了“外冈腊梅名师工作室”和腊梅研究所,开展腊梅种植技术攻关,开发新产品和附加产品,延伸腊梅的产业链。

腊梅景观请君赏

  外冈镇努力发掘传统特色,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做好做足腊梅文章。现在,除了大面积种植以外,在镇域绿化基地处处可见亦树亦花亦景的特色腊梅。如在百安路河滨种植202余亩,并配有红绿梅、果树、杨梅、桂花等植物,形成四季观赏效果。在恒谐路周边种植207亩,以腊梅栽培园、腊梅盆景园、生态休闲园、革命传统教育园的设置,使绿地成为融生态、经济、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特色景观。  

  2008年,外冈镇申请注册了“外冈”牌腊梅商标。为扩大腊梅的产业规模和生态规模,展示腊梅之乡的魅力,又组建了外冈腊梅花种植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提升腊梅的标准化生产能力,不断扩大和带动周边农户种植。合作社技术人员将种植经验和栽培技术传授给农户,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的种苗、技术服务以及产品的销售,种植面积在千亩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同时,以实施“上海市种植业采摘园工程建设项目”为契机,逐步建设腊梅生态浏览区,形成四季赏梅的原生态景观,并积极筹措成立“腊梅交易中心”和深加工企业。

标签: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