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食品集团“非传统”转型调查
产生日期:2008-12-26 01:33 来源: 解放日报
编者按:面对当前困难,我们不仅要力闯难关,而且要着眼长远发展。光明集团的调查深刻地说明:只有突出一个“转”字,紧紧抓住发展转型,才能真正攻坚克难。
因为眼前的困难,所以有些同志容易忽视转型的任务。其实转型是我们不可动摇的重心,而当前正显现转型的契机。经济低迷的时候,往往是转变方式、调整结构的好时机。如果我们不抓住这个契机推动转型,不注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在新的经济高潮到来时势必处于被动局面,这是多少次的经验所证明了的。这一点我们要看得很清楚。
其实,就以克服当前困难来说,转型———方式的转变和结构的调整,也是闯难关的关键。我们为什么对上海的前景充满信心,就是因为上海产业结构的基本面是好的,结构的调整形成了克服这次困难的基础。从光明的调查中也可以看出,为什么这个从事最传统行业的企业,可以在一片寒流中实现“两个反超”?同样是因为实施了向“非传统”的转型。所以我们一定要扭住一个“转”字不放,不能让当前困难的“浮云”遮住了双眼。
光明食品集团组建满两年了。这家从事最传统行业的上海大型企业集团,重组四大国企、横跨一二三产,品牌数以千计,动向备受关注。整合至今,“大光明”做“大”了吗?集团董事长王宗南建议我们到所属企业先行实地感受。
于是便有了以下两则所见所闻———
初冬天凉,旺季已过,上海鲜花港不再人声鼎沸。鲜花港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才标却依然忙碌,全国各地客户,一批接一批前来订购种苗。鲜花港,市民眼中是公园,花商眼中是企业,全国最大的高科技现代花卉生产基地。过去,许多中高档鲜花种苗要进口,现在鲜花港自研自产自销,成本较进口低一半,产者价值倍增,订者趋之若鹜。
年终岁末,打折风起,商家厂家少赚一点赢人气。偏偏崇明有机大米价格一路坚挺甚至略涨,每公斤卖到15元,销售照样火爆。有机米,懂行的人知道,那可是比绿色大米、无公害大米更高一级的安全食品,不仅大米本身不添加任何化学成分,连大米种植区域周围的环境包括空气水分土壤都得安全达标。消费者坦言,愿意为优质安全买单。
再看光明集团财务报表:去年利润增幅超过销售增幅,净利增幅超过利润总额增幅;今年上半年,净利增幅再超利润总额增幅13个百分点。“两个反超”,道出的正是做大企业的关键:提升附加值。王宗南告诉我们:传统企业更要思考的是做低端领域还是做高端领域,是跟从还是引导的问题,否则利润空间越来越有限,生存之路越走越狭窄。从买种苗到卖种苗,从一般米到有机米,正是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型的生动缩影。光明“异军突起”实现两个反超,就是用非传统思路改造传统产业的收获。
黄酒的故事
超越传统路径之一:与其分摊精力,不如资本集成,培育最具发展潜力的“鸡蛋”,把优势做到极致。
对于光明食品集团而言,2008年12月4日值得记下一笔。
其控股上市公司金枫酒业当天公告称,为进一步聚焦黄酒主业,拟将所持有的广西上上糖业31%股权以1.056984亿元的价格,转让给控股股东上海烟糖集团的控股子公司东方先导糖酒有限公司。
此举标志着,历经数次转让,原来拥有四大板块的金枫酒业,终于脱胎换骨,一心只做黄酒。
光明集团能否整合成功,首要即是“定好位”。形象一点说,就是决定鸡蛋怎么放。是一个篮子放几种蛋?还是一个篮子放一种蛋?抑或同样的蛋几个篮子都放一点?这是考验智慧,更是考验魄力。
金枫酒业这个上市资源的“壳”,原名第一食品,今年10月正式更名。篮子里原来装着四种“鸡蛋”:黄酒、糖业、食品零售、分销代理。另外三种剥离出去的“鸡蛋”可不差:南浦的分销代理,市场份额全国第一;第一食品的门店零售,黄金地段钻石商铺;上上糖业的“玉棠”牌食糖,更是长年利润增长点。放掉哪个都不舍得!
最后痛下决心,源于科学分析:分销代理规模虽大,但资金占用大;食品一店市口是好,但增长空间小;玉棠品牌全国第一,但季节性太强,食糖价格随甘蔗产量变化波动,最好时一年创利1.5个亿,最差时年亏2000万。上市公司经不起如此“上上下下”,与其分摊精力,不如资本集成,培育最具发展潜力的“鸡蛋”,把优势做到极致。选择黄酒,看中的也是附加值。
光明黄酒销量只有全国4%—5%,利润却占全国半壁江山。
枫泾古镇,金枫酒业的“石库门黄酒”灌装车间,两条现代化流水线上每小时下线3万瓶黄酒。公司副董事长刘海波告知,过去这里只是一家生产低档加饭酒的小厂,现在已是国内单体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黄酒生产基地。“大光明”选择这里作为未来进一步做大黄酒的重要起跑线。同时,金枫酒业已通过收购同属一个集团的华光酿酒厂,而同时拥有“和酒”与“石库门”两大品牌,一举成为国内黄酒市场销售和利润的“双冠王”。
赢得的是冠军,失去的是依赖。东边不亮西边亮的日子一去不返,压力当头,公司中层以上和销售负责人举行“头脑风暴”,原来两家企业几十个黄酒品牌一一过堂,谈市场谈不足谈发展,不好的牌子被一个个砍掉,内部资源重新配置,优势品牌再度集中。
而划出去的三块业务,也被放到了更合适的篮子里。像上上糖业,归入东方先导一心一意做糖生意;分销代理因为要占用大量资金,脱离上市公司后,母公司可以更加有的放矢给予支持。
当然,定好位,还有一个“舍”的问题。非主业的,做不大的,坚决淘汰。两年来,光明集团从主业中果断剥离160多家企业,多数通过产权交易挂牌出售。
花菜米的故事
超越传统路径之二:与其单一作业,不如资源集成,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做长产业链,做大品牌名。
清晨6点不到,上海最大鲜花批发市场之一的金盛花市,已车满为患,车主们都在等待鲜花港的花车。再过半小时,当天凌晨扎好的水灵灵的鲜花港鲜切花就将运抵。现在,全市三分之一鲜切花来自鲜花港,鲜花港花价已成全市价格风向标。
王宗南坦言,掌门“大光明”之初,的确感到集团从事的行业都非常传统。像传统农业,最大问题就是附加值低,往往看天吃饭,波动大风险高,所以必须转型。这种转型,不是转行,而是变革。具体怎么做?鲜花港是个典型案例。
赵才标说,鲜花港早就突破了简单游览观光的概念。通过与荷兰、德国、比利时、日本、中国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广泛合作,种苗开发、新品展示、科技培训已经成为企业发展重要板块。其中,光种苗开发利润,就占到企业利润60%。
我们走进鲜花港的核心区域,这里完全不是想象中传统的花卉种植景象。与比利时合作的凤梨种苗组培室,环境干净指标堪比外科手术室,无数花苗正在静静繁衍,全是高科技控制。从母本到切成坯芽,再经过6个月培养生长,才能进行无性繁殖,一般大规模扩繁需要1年至1年半时间;然后,在温室内进行8个月至14个月的气候适应;最后长成能够对外销售的小苗,还要再经过1年至2年半。这样一株中高档凤梨种苗,一般售价在六至七元。
前端研发为后道生产打下基础。鲜花港用二产领域的工业化作业,串起了一产的种花和三产的赏花,风险和波动大大降低,产品优质优价,利润源源不断。在鲜花港的玻璃温室里,一排排盛开的安祖花(俗称红掌),除了品种颜色不同,“身材个子”几乎一样,如同流水线上的产品。奥秘就在花丛中一个价值50万美元的“小机器人”:它用探头锁定叶片、花瓣、土壤,实时监测鲜花的“生命体征”,同步传达远在荷兰的实验室进行分析,随时调控每一枝花的生产过程。“过去养花全凭经验,现在一切靠数据说话。”凭借这样的标准化,鲜花港名声大振,港澳台等地点名就要鲜花港的花。
即使是最传统的蔬菜和大米,光明集团同样超越传统“精耕细作”,做出业内最高端的“明星产品”。崇明,集团的长江生态农业基地,万亩有机稻田是上海最好的粮仓。农场经营者介绍,自从引入有机米种,亩产效益达到1500元,而过去一亩地效益最多500元。在第一食品商店和96858电子商务网络,品牌为“瀛丰五斗”的崇明有机大米市场认知度极高。
在奉贤,光明集团“都市菜园”的三千亩有机蔬菜大棚连成一片,蔚为壮观。一家旅行社和农业企业一同经营,以三千亩大棚为中心,一头连着好看好玩的农业旅游观光基地,另一头是全市140多家销售品牌有机蔬菜的“都市菜园”专卖点。消费者买了品牌蔬菜,还能到田间地头游玩。这种时髦的“体验式消费”,给传统农业带来了双重价值:游园门票的直接收入与“都市菜园”的品牌印象。
为了实现最广泛最优质的资源集中,做长产业链,做大品牌名,光明不仅请进来还走出去。
两年里,大光明经营者团队走南闯北,北至黑龙江的黑土地,南抵海南的甘蔗林。在一张覆盖全国的网络中,大光明输入资本和技术,激活当地沉睡的原料资源,投资着食品工业的未来。据不完全统计,光明食品集团目前在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110个市、县实施投资合作项目178个,投资总额达57.87亿元,年销售收入达112亿元,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2万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