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食用菌种植技术在上海问世

产生日期:2008-12-24 02:31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信息上海12月24日电(记者华晔迪)“发菌期由6个月缩短至2个月,每公斤培养料的平均出菇量由0.7公斤提升至1.2公斤,工效提升8到10倍……”,一项名为“蕈菌工业化种植技术”的新型食用菌种植技术新近在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问世,并已成功申报10项发明专利。

  这项技术是由我国“袋料菌棒栽培香菇”技术发明人彭兆旺主持研发,新技术在菌种形状、栽培模式、生产标准化、工艺环保化、模式可扩张性等方面均有显著进步,比如,新技术采用木屑、麦皮、黄豆粉等为培养料,所制培养基可重复使用2到3次,而目前普遍运用的菌棒技术培养基仅能使用1次。

  “这项技术弥补了传统种植技术原料利用率低、食用菌成活率不高的缺点,并能有效提升食用菌品质。”著名食用菌研究专家、上海海洋大学校长潘迎捷教授表示,该技术对于打破贸易、环保壁垒,推动我国蕈菌产业出口,提升对外农业技术合作水准,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新技术易于推广,“尤其是在相关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对于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具有积极意义,也为广大农村地区增收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当前我国普遍应用的“袋料菌棒栽培香菇”技术由彭兆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发明,该技术使香菇生产的周期从2到4年缩短为8个月左右,成本降低50%至60%,产量提高5到6倍,被业界认为“具有划时代意义”,彭兆旺先生也因此获得全国农村科技致富能手、全国星火科技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