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头文件卖番茄?

产生日期:2008-09-03 06:04      来源: 解放日报


  西红柿市场疲软,番茄卖不出去,于是某地的区委和区政府坐不住了,于近日联合下发红头文件,要求辖区各单位干部职工每人购买100斤番茄。此文一出,报刊网络众说纷纭,热评如潮。

  其实“红头文件卖番茄”,并不是罕见之特例。几年前,就有某市政府为了“支持”本地的酒厂,下红头文件规定所有公务接待只能用该厂之酒。近几年,又有某地政府为了扶持本地的烟厂,做决策不让外地的卷烟进入本地市场。

  我们不是一般地谈论政府与市场的“二元关系”,那已太书生气了。中国的市场经济,曾走过其特殊的途径,政府的“干预”在市场起步之时曾经成为最初的推动力。但中国的市场,已经发展到了今天的态势,如果政府对于市场还是视为己出,甚至要用红头文件来推动某一产品走出疲软,就不免有点可悲了。那个地方的市场经济经过20多年的发育,难道仍然处于襁褓之中?那个地方的区委和区政府,难道还处在“企业保姆”的初级状态?

  也有人支持红头文件卖番茄的,说这是权力对弱者的悲悯和同情。“权力”的运行,是否应该出自“悲悯和同情”,且不去说它。十分有意味的是,据说现在有些地方的“番茄”之所以会多到“卖不出去”,是因为当地当时的“红头文件”,要求农民种这个,不种那个。他们用静态的眼光看待动态的市场,无视农业种植的周期效应和“蛛网效应”,结果“一哄而上”,造成市场饱和,使俏销产品变成滞销货。从政府“定盘子”到红头文件不得不“救市”,教训应是深刻的。应当说这些政府都是出于好心,出于“悲悯和同情”,谁知市场经济既不允许“心血来潮”,也不相信“悲悯和同情”呢!

  从红头文件卖番茄,想到了当前另一个大问题,那就是现在不少企业有困难,政府有责任帮企业一把。帮一把,既要真心实意,又要符合规律,合乎规则。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个规律,就是经济发展的规律;这个规则,就是市场经济的规则。我们说帮企业一把,主要靠政策,这个政策可不能是“卖番茄的”红头文件呵!帮扶政策应当是“造血机制”,注入新的活力,以激发企业的内在动力,而不是帮它“卖番茄”。我们还说帮企业一把,要重在解决行业、企业的共性问题,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合理性。重点扶持,也不等于“吃偏饭”、“喂独食”,更不是政府越俎代庖,给它全部揽下来。

  当前我们亟须“帮企业一把”,但这时又会出来一个政府责任和政府定位问题。我们不能一碰到市场难题,就又走回头路;也不能一遇到企业困难,就又是当保姆。从这个意义上说,“红头文件卖番茄”的讨论,有助于我们引申开来、深入下去。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