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汇区“万河整治”换来水清岸绿 村镇河道化身“垂钓场”

产生日期:2008-09-02 02:07      来源: 中国上海网站


  如今,家住南汇区祝桥镇立新村的垂钓爱好者冯军伟再也不用为找寻“垂钓场”发愁了,带上钓具、出家门没几步,就能钓上鱼。“村子里的臭水浜经过整治,变成了观光湖,水清岸绿的河里还重现鲫鱼、鲤鱼、草鱼……”他特地邀来同好,享受垂钓乐趣。

  河网密布的南汇,以创建文明城区和清洁家园活动为契机,实施“万河整治”,如今正有越来越多的河道摆脱“黑臭淤浅、引排不畅、水环境差”的历史,重新焕发出整洁、自然的生机。目前全区河道保洁范围已延伸到农村的园沟宅湖,累计疏浚整治中小河道4256条段、2688公里,新建生态河道940条段、928公里,种植绿化269万平方米。

  南汇区清洁办工作人员介绍,在河道整治启动之初,全区各乡镇发动了15万人次,从大小河道中捞出6万吨垃圾。然而这只能解决河道一时之困,很多河道淤积严重、水质恶化,河道两岸违章搭建、杂乱无章。要彻底改变河道现状,就要舍得给环境整治“投资”。日前,记者来到完成整治的康桥镇咸塘港,河道两岸原来的违章建筑变成了平坦的防汛通道、花草植物错落有致,原来20-25米宽的河道扩展到35米。据介绍,这条3公里的河道整治共投入5000余万元。如今,水草取代了杂草,河道生态“晴雨表”的鱼虾又重现河中。

  花巨资整治的河道,如何防止污染回潮?南汇区从“生态治水”和“源头治污”上进行了探索。记者在立新村的小河边看到,护岸用的是生态型树桩。清洁办工作人员说,传统修筑护岸采用浆砌块石方法,等于给河道穿上了一层混凝土“盔甲”。堤岸是坚固了,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水生、两栖动物栖息繁衍环境。为此,南汇区在中小河道整治中,采用木桩、草坪、灌木、树丛相结合的生态型护岸,破解河道硬化、白化导致“呼吸”不畅的生态难题,目前已建成六灶镇西南片水系、航头镇鹤鸣村和四灶港、小勒港等90多公里生态型护岸。就在刚刚通过市里初验的康桥镇沿船港,白鹭翩翩飞来,工作人员说,不少居民都会选择在早上沿着河畔小道晨跑锻炼。

  保持河道持久整洁,关键是要刹住污染源。南汇区针对三大污染源头工业污水、村镇养殖场污染及生活污水进行了重点排摸。在彻查企业污染源、严控污水排放的同时,对于村镇无证养殖场进行逐一清理。今年,南汇区还启动了农户生活污水纳管工程,目前正在2100个点的1万户农民进行净水处理、水道排放试点。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