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多、更专、更强
产生日期:2008-07-21 03:31 来源: 上海市农委办公室
目前,崇明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正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在越来越多农民被组织起来的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本身在进行着一场嬗变、创新,在聚合各种生产要素中茁壮成长。
合作社迎来发展新机遇
近年来,国家各项扶持政策犹如阵阵春风滋润着农民心田。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开始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这部法律还明确了国家对合作社的多项扶持政策。好政策大大增加了农民增收致富的信心。翌日,三星镇柑橘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茅永新兴高采烈地领到了编号为001号的营业执照。茅永新说:“现在我们的合作社有了法律保障,不仅能搞生产,还能大胆地搞经营,发展天地越来越广了。”
伴随着崇明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的不断增加,为更好地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服务、管理、协调、指导,崇明将成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据农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的成立,将促进崇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对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产生深远影响。
据悉,截至目前,崇明已建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00多家,吸收成员8000多人,农民专业合作社遍布全县各乡镇。
专业合作社成效显现
作为上海健绿花菜专业合作社创始人之一的高学德对合作社的“成长”如数家珍。2001年,颇有远见的高学德联合周边17家农户闯市场。但由于市场信息不畅,菜农只能等着小贩上门收购,田头每公斤0.25元收购的花菜,小贩到市场卖到每公斤1.1元,农户的辛苦却肥了小贩的腰包。
高学德的苦涩,是众多农民之痛。要理顺生产环节、打通销售环节,“觉醒”的农民意识到组织合作社刻不容缓。
从2004年到2008年的四年间,不断发展中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成效显现。
——形成合力,增强互助合作能力。位于新河镇的欣苑专业合作社,由台州农民和本地农民联合建立,合作社在得到统一的技术指导、农资采购、品牌建设等服务后,提高了种植水平、增强了产品的市场销售竞争力。
——推进实施农业标准化、实现规模效益。如上海健绿花菜合作社设置了市场营销组、生产技术指导组等部门,在岛内外形成了产销一条龙,实现了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格局。
——提升农业专业化生产水平,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如上海耀全合作社在种植水稻、花菜等基础上,还实施机插秧服务,吸收季节性就业人员500多人。
——打响了崇明特色蔬菜品牌,促进崇明特色农产品的市场销售。如上海绿芦笋合作社在上海曹安市场、江桥市场设立芦笋专卖店,组织专业人员从事芦笋销售,实行统一商标、统一标准、统一销售、统一结算,亩产值近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