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要素拉动农业产业升级——沪郊特色农产品组建“头脑机构”
产生日期:2008-04-22 02:59 来源: 解放日报
解放日报讯(记者 黄勇娣)不久前,金山吕巷镇的蟠桃园里突然热闹起来,当地的蟠桃研究所请来了北京、江苏、郑州等地的10多位桃树专家,对桃农进行栽培指导,还为提升蟠桃产业档次出谋划策。据介绍,在“头脑机构”引领下,目前吕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蟠桃种植基地,去年农户的平均亩产值达到8000元—1万元。记者发现,近年沪郊逐步形成了葡萄、西甜瓜、水蜜桃、黄桃、蜜梨等一批特色农产品,而目前各区县正纷纷组建工作室、研究所等头脑机构,在科技投入、市场运作、产业链开发等方面进行“智力拉动”,从而把特色农产品培育成一个个高效产业链。
一些郊区特色农产品,本就是科技发展的成果。南汇桃子研究所今年将建立一个中日合作的水蜜桃示范基地,准备花3年时间引进10多个优质水蜜桃品种。几年后,原本只集中上市一个月的南汇水蜜桃就可从春天吃到秋天,产业可以做得更大。同样,一个研发中心的诞生,也救活了奉贤黄桃产业。据了解,奉贤青村镇种植黄桃已有20年,近年品种出现劣变,严重影响了黄桃的品质和售价,于是研发中心对黄桃开展了提纯复壮和定向选优等工作。如今,好看又好吃的奉贤黄桃源源进入星级酒店,最高亩产值达到2万多元。
不少研究所还与合作社“联结”起来,通过合作社教农民怎么走市场化之路。仓桥水晶梨合作社的背后,就“站”着个梨研究所,辐射带动了仓桥及周边7个乡镇农民种梨,从而使梨价比几年前“涨”了近20倍。其中诀窍,就是将当地种了几十年的老品种“换”成了10多个受市场欢迎的新品种。原来,大多数农户追求梨的亩产量,如今合作社提倡“计划生育”,将产量减为一半,卖价却翻了好几番;合作社还引入了分拣流水线,将梨果分为九等,价格逐级提升;合作社还为农户提供统一包装、商标,等等。金山吕巷镇的蟠桃种植户,经研究所和合作社牵头,进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牌使用、统一包装制作、统一产品质量”的强力推动,最终使该镇的“皇母”品牌一炮打响。
有些头脑机构还整合了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想方设法拓展特色农产品的产业链。今年开始,嘉定外冈镇准备打造腊梅产业,刚成立的腊梅工作室就提出,将针对腊梅“浑身是宝”的特性,开发腊梅花茶、腊梅精油等深加工产品,延长腊梅产业链。而马陆葡萄研究所已不满足于卖“每公斤50元的葡萄”,还在葡萄保鲜、葡萄酿酒等深加工上积极尝试,去年就有近1万公斤葡萄实现了冬季上市。同时,研究所还引入各方资本,建起了马陆葡萄主题公园,去年一下子投入1500万元,建了葡萄酒堡、红葡萄餐厅、情侣葡萄园、水上葡萄园等休闲项目,有望进一步拓宽马陆葡萄的增收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