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家粮食合作社做响同一品牌 奉贤农业做大做强产业链

产生日期:2008-04-01 06:04      来源: 中国上海网站

  日前从奉贤区农委获悉,该区近年与哈尔滨木兰县实行区域合作,不仅推出备受上海人欢迎的“哈哈木兰”牌大米,最近酿出的首批酒产品也销售一空……为了做出一条粮食产业链,奉贤的50多家粮食合作社也有望联合起来,整合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各种资源,集中打响一两个品牌,让农民仅靠种粮也能致富。
  解放日报记者发现,经过几年的科学引导,奉贤已初步形成了10多条农业产业链,包括虾产品产业链、乳制品产业链、蔬菜产业链、食用菌产业链、珍禽产业链、花卉产业链、黄桃产业链、农业旅游产业链等,其中,虾产品和食用菌的产业规模甚至在国内位居前列。当地有关人士表示,将特色农产品打造成产业链,一方面是为了大幅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还可把纯农地区的农民纳入产业链,在农业内部也创造出一个个增收新渠道。
  背靠产业链,农民的经营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奉贤行民合作社带头人沈云甫告诉记者,以前种粮一般只能赚个口粮,因此行南村200多户村民大多已不情愿种水稻。但合作社成立后,开始向产业链的两头延伸:在产前,合作社统一供应良种;产中,免费帮农户“统防统管”,使每亩至少增产50公斤水稻;收获后,合作社以较高的价格收购,农户每亩可多赚100多元;另外,合作社统一加工大米,并以统一品牌自行销售,所获利润也通过“分红”再次返还给农民。目前,附近已有6个村的农民自发加入合作社,水稻生产面积达到4000亩左右。一家蔬菜出口企业“高榕”公司,也把许多经济薄弱村变成了自己的生产基地。不少农民表示,他们只管种好菜交给“高榕”,每亩地就能获得上万元的年收益。
  为了保持竞争力,当地不断“夯实”原有产业链。比如虾产品,一直是奉贤农民致富的“拳头”项目,去年当地龙头企业“汉德”公司就收购了4万多亩的虾,带动农户增收超过1亿元。但奉贤有关部门同时也发现,如今虾病越来越多,对产品的安全性构成了威胁。于是,该区在海南建立了大型的优质虾苗繁育基地,去年这些优质虾苗“返回”奉贤养殖,几乎不生什么病,备受虾农欢迎。原本擅长于虾类加工的“汉德”公司,如今也开始往虾产品的养殖环节“上溯”,不仅建立了更多示范性的健康养殖基地,最近还投入40多万元研发虾类养殖的生物制剂,并发放给养虾户免费使用。这样做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延长虾类产业链的生命周期。记者发现,黄桃、扶郎花、食用菌等产业都建起了自己的研究机构,一方面挖掘做深产业链,另一方面为各自的产业前景“掌舵”。
  新的产业链也层出不穷。如今,有着上万亩种植面积的奉贤蜜梨,也已不再满足于仅仅种梨、卖梨。今年,有关方面决定要拿出数千万元,一方面建立保鲜冷库、开展加工研发,另一方面把梨园打造成吸引市民前来休闲的旅游景点。同时,眼下庄行镇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上海菜花节。到本月底,那里的油菜田不仅会成为市民眼里的“风景”,还有望“牵”起奉贤区内的所有农业旅游资源。奉贤区农委主任介绍,通过拓展农业的休闲文化功能,该区已培育出几十个农业游景点,包括都市蔬菜公园、玉穗坊葡萄园、百果园、百草园等,一条农业旅游产业链也逐渐浮出水面。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