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得利”连锁挤走农资黑摊点 已有100多家连锁超市

产生日期:2008-03-26 04:49      来源: 解放日报

  解放日报讯 (记者 黄勇娣)春耕时节,农资供应进入高峰。沪郊不少有心的农民发现,如今他们购买农资也有了专门超市,那里的化肥、农药、农膜等不仅比小摊点“正宗可靠”,而且价格也比以前便宜了至少15%,同时还有专业“药剂师”指导他们如何科学、经济地选购农资。记者从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获悉,目前郊区已出现100多家“农得利”农资连锁超市,几年间它们已“挤”走众多无证经营的小摊点,抢占40%左右的农资销售份额。
  把农民从黑摊点那儿吸引回来,首先需要有价格上的优势。为此,上海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打破了原先的农资供应网络,取消了多层级的批发流程,而把零售超市直接开到农民家门口,这就一下子获得了15%左右的降价空间。同时,“农得利”超市总提前备足货源,有意识平抑了市场零售价。今年春季,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就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克服了一部分化肥品种资源偏紧、价格波动较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积极组织尿素、复合肥近6万吨,供应量同比增长20%。看到“农得利”供应充足,其他零售摊点也就不敢轻易涨价。
  同时,因为农药、化肥等是专业而复杂的领域,而农民缺乏较高的识辨能力,于是超市还免费提供各种“增值服务”,让农民施肥用药更科学、安全。比如,每家超市都配备了一位类似“药剂师”的专业人员,农民前来购买农资时,他们就会主动提供“一对一”的指导,教农民选购经济实惠的农药品种等,同时也可防止滥用药、用错药。此外,超市还开通了“张老师热线”,农民在使用农资时有疑问,可以随时打电话咨询,现在“张老师热线”几乎每天都接到不少农民来电,春耕时节更忙碌。青浦练塘镇的茭白成为国家标准化示范基地后,“农得利”马上在基地附近设了供应点,提供真正适合茭白这种水生植物的无污染农资。
  另外,超市还不断引进生态环保的新产品,以推动农业走向生态、高效。最近,他们就与日本有关方面洽谈,准备引入一种可降解农膜,不仅可提高农作物产量,还可降解废弃地膜,不再产生白色污染。同时,“农得利”还积极筹划要在全市构建起“农资废弃物回收网络”,以避免大量废旧农药瓶、外包装、塑料薄膜带来的污染和浪费问题。
  据了解,目前“农得利”在全国的网点已达1000多家,因为上海具有信息等优势,“农得利”在与众多国际供货商谈判时,可以尽可能将农资采购价格压低,所以备受外省市农业部门和农民欢迎。去年,“农得利”总营业额达26亿元,其中95%来自外省市。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