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罗店彩灯出口新西兰

产生日期:2008-01-14 03:00      来源: 解放日报

  近日,上海宝山罗店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忙着将一批形态各异的民间彩灯装入八只大木箱,准备再装入集装箱启运新西兰。这批外销彩灯一共有七组,包括双龙戏珠灯、走马灯、鲤鱼灯、大小宫灯等多种样式,将通过海运至新西兰参加当地华人举办的新春元宵节。这是罗店彩灯这一文化产品首次出口国外。

  该镇文化馆负责人介绍,罗店彩灯是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最初是流传于民间的折纸艺术,发展到后来就演化成了扎彩灯。自明末清初始,每逢农历正月十五,罗店人家都有挂彩灯的习俗,大街小巷的彩灯使这座江南古镇充满了独特的韵味。

  据了解,罗店彩灯的制作以竹、木、芦柴、铁丝为骨架,以各种图案的色绢为表面。有挂式彩灯,如六角花灯、十二生肖灯、蝴蝶灯、金鱼灯、鲤鱼灯、花篮灯等;有座式彩灯,如大型走马灯、八仙过海灯、双龙戏珠灯、宝塔灯、鲤鱼跳龙门灯等;有专门用作表演的舞龙灯、蚌壳灯、荡湖船灯、花篮灯、荷花灯等。这些彩灯制作精细、色彩鲜艳,还常常把诗画、剪贴、雕刻融于一体,一盏彩灯就是一个传说或神话故事,男女老少都很喜欢。如在灯内点燃蜡烛,熠熠光芒辉映着美妙的图案煞是好看,引得四方民众纷纷前来观望。

  近年,罗店彩灯曾到荷兰、比利时等国巡回展出,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许多精品被所到国家珍藏。在近年的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上,几百盏硕大的彩灯漂浮在罗店新镇的美兰湖上,引得外国来宾赞不绝口。

  目前,罗店彩灯的“2007~2011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划”刚刚出炉。今后五年内,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将以“原生态”为重点,以传承传统手工艺和认定培养传承人为基础,采取政府主导、百姓参与、专家指导、社会支持的方式,使“罗店彩灯”日益普及,与“罗店龙船”共同成为当地民间艺术的特色品牌。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