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崇明农业要当生态与经济“双冠王”

产生日期:2007-10-23 02:51      来源: 解放日报

  解放日报讯 (记者 黄勇娣)分别有着1300年和700年历史的崇明老毛蟹和老白酒,日前双双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记者昨天从上海崇明县政府了解到,崇明农产品以其原汁原味的生态优势越来越受到市场宠爱,去年农业总产值达45亿元,其中稻谷、蔬菜、花菜、奶牛、出栏白山羊、水果、河蟹等总产值均居全市首位。

  在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崇明县将精心策划提升老毛蟹和老白酒的品牌地位,让崇明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上更加“叫座”。其实,老毛蟹和老白酒,还只是崇明特色农产品资源中的一小部分。据介绍,到目前为止,崇明形成了100多万亩河蟹、20万亩优质水稻、10万亩无公害花菜、25万头白山羊、5万亩优质柑橘的规模化生产基地,出现了河蟹、大米、花菜、金瓜、白扁豆、芦笋、柑橘、白山羊、老白酒等10多个富有崇明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品牌。

  “崇明追求生态农业,并不是要牺牲经济收入。”崇明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李志宏告诉记者,目前该县的水稻、柑橘、花菜等产品,已经初步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在崇明北湖附近的近万亩有机稻田里,我们可以看到“鸭子巡逻、青蛙站岗”的场景,田里不施用任何农药和化肥,有了杂草就不惜工本请人拔除,水稻亩产量更是远低于普通稻田。但是,有机水稻获得了优质优价,每公斤卖到10多元,仍供不应求。

  崇明正通过科技化、组织化等多种途径,使生态农业获得更高附加值。崇明新河镇50多岁的王大伯告诉记者,不久前他参加了专业农民培训班,学会了合理施肥和用药的方法,不仅节约了种地成本,产出的优质瓜果蔬菜也更受欢迎。今年,崇明将开设6大专业16个专题,培训2000名高素质的专业农民。同时,该县建成了绿色生态农业研究中心等机构,为生态农业的科技创新提供支撑。此外,崇明还出现了6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他们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闯市场,有效打通销售瓶颈实现增收。崇明健绿花菜合作社带头人高学德说,目前合作社已有近200家社员,花菜远销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年销售额达300多万元。

  同时,崇明还大力吸引岛外的人才、信息、资本等,助推农业又好又快发展。今天,该县举办“上海崇明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国际论坛”,来自美国、日本、荷兰、英国、德国、泰国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教授以及知名企业负责人都将参加,为探寻崇明现代农业的有效路径出谋划策。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