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郊特色农产品请“赛先生”提神
产生日期:2007-09-26 02:47 来源: 解放日报
解放日报讯 (记者 黄勇娣 实习生 宗敏)昨天,上海市农科院一批专家应邀来到了南汇,专门为提升当地水蜜桃产业出谋划策。经过协商,市农科院与南汇还联手成立了“桃子工作站”,在桃的品种筛选、贮藏保鲜等方面寻求突破。
“不安现状”的南汇水蜜桃,是郊区特色农产品的代表之一。据了解,目前南汇水蜜桃的种植面积已达到了8万多亩,去年总产值达到了3亿元。但保鲜期太短、上市期太集中等问题,制约了它的进一步发展。此番,南汇与市农科院携手合作,正是这一特色产业寻求突破的一个动作。沪郊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它们何时不再“小打小闹”?记者日前从市农委获悉,本市已制订专项计划,将通过加大科技投入等途径,“做精做强”10多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特色农产品。
注入科技内涵,是改善品质的首要办法。据了解,奉贤青村镇种植黄桃已有20多年历史,但近年,市农科院帮助当地培育出了“锦绣”黄桃等新品种,并手把手教农民种植,如今那里的黄桃亩产值都超过了万元,而且基本不愁销路。也因为这个成功案例,南汇水蜜桃“瞄”上了市农科院的专家。据了解,为扶持特色农产品“长大”,上海首批将重点提升马陆葡萄、南汇西甜瓜、南汇水蜜桃、金山吕巷蟠桃、松江仓桥水晶梨、青浦赵屯草莓、崇明河蟹等10多个特色农产品,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改进基础设施等途径,促其形成产业化。不久的将来,上海也许会出现一两个中国版“新奇士”橙。
推进生产标准化,则是为了保证品质“始终如一”。由于农户分散种养,目前郊区的农产品品质不十分稳定。在南汇区,申凤、石笋等合作社的水蜜桃好销,价格也比农户高不少,这是因为合作社采取了统一品种、统一修剪等标准化种植法。但一些散户的桃子,在外观、糖度等方面良莠不齐,消费者印象不佳,销售难免不畅。“品质不整齐”的情况在郊区普遍存在。为此,市农委将在各区(县)建立一批特色农产品的核心示范基地,力推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标准化,从而让农民都能实现“优质优价”。
拓展产业功能,延长产业链,还可大幅提升附加值。比如,南汇青扁豆有1.5万亩种植面积,占领了华东地区90%以上的市场,但鲜扁豆只有一两天保质期,农民普遍感到销售压力太大。为此,当地将建大型保鲜冷库,同时开展深加工,让农民一年四季卖扁豆,并获得更优的价格。而马陆葡萄,则通过建葡萄科普园、葡萄酒堡等,再 积极拓展农业观光、旅游等休闲功能。市郊10多个区域性特色农产品,今后都有望用“特色”做长产业链。
此外,有关专家还指出,区域特色农产品还可尝试适度规模化,比如把外地同类产品纳入自己的品牌和品质控制体系,从而做大一个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