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松江现代农业发展—— 让家庭农场唱主角
产生日期:2007-09-05 03:09 来源: 文汇报
“发展现代农业最重要的是生产方式的改变,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经营主体。”曾经考察过欧美国家农业发展的上海松江区农委主任封坚强对于现代农业发展颇有心得,他认为松江地处上海水源保护地,尤其有发展现代农业的地理优势。他向记者介绍了松江农业的理想模式:按照现代生产力水平和农民家庭收入的需求,目前松江一户农民两个劳动力组成的家庭农场,能承包100亩水稻田,年收入可达4万5千元,这样生活基本到达了小康水平。
政府扶持家庭农场
松江拥有耕地25.62万亩,2006年松江区内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382元,比上年增长10.1%。这些数字背后,是松江区委区府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先有农田规划后土地建设,先有政府政策配套后培育经营主体。”封主任告诉记者,松江区规划了三片产业带,黄浦江两岸是万亩森林带,叶新公路两侧是蔬菜和花卉带,近金山地区是水稻带,水稻和蔬菜中有小型的养殖场,能解决有机肥料。在这样统筹规划下,松江已经建成设施良田9.4万亩,设施菜田0.91万亩,花卉设施面积4482亩,另建成10个标准化示范基地。接着,政府就着手扶植和培育新型的经营主体,“在松江,尤其合适一家一户式的家庭农场。”为此,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以流转土地的方式促成土地规模化,目前15亩以上的规模经营土地面积已达到20.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1.2%,“对于流转土地的农民,他得到了500多元的收入,而承包规模化土地种植的农民每亩政府给予至少150元的补贴,如果每户家庭农场承包100-150亩地,同时,通过政府技术培训让他们提高生产力,收入就稳定在4万5千元左右。农民看到前景,就安心做专业农民,农村会出现粮食专家、蔬菜专家、花卉专家。”
都市农业结出成果
目前,松江的现代农业已经结出成果。
高科技含量的种源农业是松江区现代农业的一大特色。新品种蝴蝶兰、大花蕙兰等已向有关省市供应种苗1640万支。“团头鲂一号”鱼种年生产能力达8亿尾,每年向全国10多个省市输出鱼种7亿尾。上海万谷种猪育种有限公司是目前上海地区唯一获得全国三个品种的种猪联合育种基地,年供应市场种猪5000头。
买农产品就要买放心产品,松江特别重视农产品优质品牌的培育。目前已有500亩蔬菜基地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有20种农产品分别通过了绿色食品、优质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农产品质量、档次明显提高,形成了“云间大自然”、“家绿”、“绿源”等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绿色有机品牌。重点培育的“家绿”、“绿月”和“绿源”等蔬菜品牌,年销售额近亿元,带动当地三千多户农民1.5万多亩蔬菜和瓜果的销售。
除此之外,松江还探索休闲农业的发展。西部的休闲垂钓中心去年就吸引市民观光休闲达2万多人次。五厍农业示范区至今已先后建成了番茄农庄、格林葡萄园、新疆民族村、戚家埭农家乐、云间大自然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二十多个农业旅游景点。年接待能力达10万人次,农业旅游收入1620万元,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带动农产品销售100多万元,吸收当地农民就业297人,增加当地农民人均收入800元左右。农业旅游已经产生了相当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欢迎你不久再来到松江五厍农业示范区,你会被绿油油或黄灿灿的蔬菜、水稻所吸引,它已经不是地理标志,而是松江科技、生产、高效的现代农业的示范区。”封主任送记者出门时满怀信心地发出了下轮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