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敲定农业旅游发展主题

产生日期:2007-06-26 03:05      来源: 新华社

  随渔民去捉鱼、尝鲜,跟果农去摘瓜、品桃,在农艺园,则可赏花、种菜……这是上海一批农业旅游点。今后沪人“足不出沪”,就可体验林林总总的农业旅游乐趣了。近年,沪郊乡村游进入发展快车道,除了“渔家乐”“果家乐”“花家乐”“林家乐”等特色农家乐外,还挖掘打造了森林公园、农业主题公园、观光生态农业园、旅游科普基地、市民体验式农园等不同内涵的旅游产品。 

  来自上海市农委的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市郊区已建成开放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旅游景点40多个,年收入10亿多元。有关专家指出,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乡村旅游有着广阔市场,目前才刚刚起步,未来有很大发展空间。根据市政府规划,到2008年,上海将建成10个现代农业旅游服务基地,培育50处现代农业园区、休闲度假地、“农家乐”等农业旅游点。市郊形成2万张床位的住宿能力,年农家休闲度假旅游产品销售额达100亿元,接待游客总量达到2000万人次。 

  前卫生态村位于崇明岛中北部,昔日一片荒凉的沉寂小村,如今既具城市风光,又有田园诗意,这里水洁、土净、空气清新,花果绕村争香斗艳,树木成林鸟语花香,漫步绿茵深处健身苑之间,疑是桃花源中行,使人感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前卫将工业下脚、菜园黄枯、人畜粪水等废物变成了资源,环境得到了保护,使工业、农业、副业、旅游业等产业得到协调发展,国内外农业专家近年纷纷前往前卫村参观调查,对这里的生态工程赞不绝口。该村西部是清末农家生产生活的一个缩影,茅草院落内所摆设的纺纱、织布、推磨、独轮车、轿子、水车,游客可亲身一试,体现农家劳作情景,旅游高潮之际,现场宰杀本地猪、羊、鸡,喝茶聆听崇明山歌、崇明民间故事,现购品尝时令板糕、粽子、圆子、汤团等小吃,还有助兴踏高跷、推铁环、甩火球等民间活动项目。反映传统婚俗礼仪的“抛球择婿”节目,更使游客身临其境,穿衣坐轿,拜堂进洞房,亲历农家古老旧式结婚礼仪,一睹海岛民间婚俗风采。 

  差异化发展思路,促进了乡村游的繁荣,各区县越来越注重错位竞争。“五一”前夕,金山旅游部门就开始到市中心巡回推介,叫卖的亮点是“海滩”“乡村”“古镇”。据介绍,该区已形成三大特色鲜明的板块:北部是以枫泾古镇和金山农民画村为代表的民间文化旅游区;中部是以锦江中华村农家乐和漕泾休闲水庄为代表的农业休闲度假区;南部是以城市沙滩为代表的滨海观光休闲区。不同喜好的市民,可自主选择不同线路。南汇则“以花为媒”串起了10多个知名景点,今年桃花节期间接待游客近60万人次。而崇明的关键词是“生态”,如东滩、西沙湿地,东平国家森林公园,等等。 

  时空分布、合理配置。处在城郊结合部的闵行、宝山等区,开始打造生态休闲园,市民今后只需乘坐公交车就可前往。此外,乡村游景点的红火,还局限于“节假日”等时段。于是,朱家角开始设想,采取各种优惠措施“削峰填谷”,如工作日的淡季时段,可吸引大量银发人群前来游览。一些休闲度假区还打算引进国外“分时度假”理念,通过一张“农业旅游护照”,鼓励客户“用活”手中淡旺季各时间段的旅游资源。 

  日前,上海市副市长胡延昭明确提出,要满怀对农民兄弟的感情,以农民增加收入为依归,以“江南水乡、田园风光”为目标,一年形成几十个农业旅游示范村,把发展农业旅游纳入增加农民收入的实事工程。 

  (6月23日《农民日报》)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