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篮子”更新鲜更放心 国债资金提升上海农产品市场安全能级
产生日期:2007-06-21 03:22 来源: 解放日报
像这样安全而快捷地“流”向全市大小菜场、配送公司、伙食单位等处的农产品,江桥市场现在平均每天有3800吨左右。
这种变化得益于市发展改革委组织实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国债项目。保证食用农产品安全是关注民生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实现“从田头到餐桌”的安全,按照国务院有关推进“菜篮子”工程的要求,国家发改委近年来开始实施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国债项目,每年由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安排数亿元,用于支持具有全国性和区域性影响、辐射范围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系统和检验检测系统的建设,让“菜篮子”更新鲜更放心。
据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昨天披露,今年已就上海东方国际水产中心市场向国家发改委提出申请,正在等待审核批准,这是上海第三批申请项目。江桥市场和浦东北蔡的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是上海申请实施的首批国债项目,分别获得国债补助400万元,日前已通过竣工验收。第二批申请获批的两个市场——七宝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江杨农产品批发市场各获国债资金350万元,目前还处于建设之中。
尽管分到每个市场的钱不是很多,但因为抓住了源头,所以国债资金的作用无疑是“四两拨千斤”。像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全市四分之一肉品从这里走向二三级市场;江桥市场,全市七成左右蔬菜从这里“流”出,这些大出大进的市场安全了,“市民餐桌”也就更放心了。
国债资金的注入显然是市场提升安全能级的巨大动力。江桥市场以此为契机追加资金投入,建立了加速信息流的信息采集发布系统,构架了加速商品周转速度的结算系统,完善了提高市场安全度的监控和检测系统。以检测系统为例,经过设备的更新改造及添置,检测水平跨越了一大步——不仅能短时间内查出某种农产品是否有农药残留,还能进一步“测”到超标多少;至于“瘦肉精”等过去无能为力的检测内容,现在也不在话下。同样,农产品中心市场现在每天检测样本已超过200个,有效保证了农产品的卫生安全。更重要的是,市场一旦查出问题也不会束手无策——完善的信息系统基本掌握了供应商和采购商的档案信息,向上可以在最短时间查到“罪魁”,向下可以在最短时间实现“召回”。
信息、结算等手段的“E”化,加速了商品与资金的流转,农民收入与积极性不断提高,市场影响力与日俱增。国债项目成功运作之后,江桥市场相继在福建、浙江、安徽、山东等省市缔结了32家友好市场、友好基地,其中福建永安的莴苣、浙江平湖的蘑菇、安徽漫水河的百合等,都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东北的番茄、河北的青豆、内蒙古的美芹,都由原产地直接发到江桥市场后再向其他市场辐射。而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也已成为华东地区农副产品一大中转基地。随着这些大市场集聚度的进一步提升,农产品流通安全也将更加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