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农村游”前景可期

产生日期:2007-05-30 03:12      来源: 解放日报

  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转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着力培养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从根本上增强农民致富能力。
  
  敞开葡萄园供游客采摘,做几道农家菜让游客品尝……如何挖掘“农村游”的宝藏,才能既提高农民的收入,又为市民提供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昨天,多位与会代表认为,通过发展农村旅游,农民家庭收入有望进一步提高。他们建议,应该对现有的“农村游”进行升级,比如丰富活动项目、对农民进行旅游接待培训、嫁接专业的旅游管理等。


  “农村游”条件日趋成熟


  孙建平代表称,目前上海郊区生态型、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需求日益增大,发展条件渐趋成熟。发展“农村游”既可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又可以丰富城市居民的生活,从而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增长点。目前,松江特色农业旅游和休闲度假项目日益增多,其中包括一批如番茄农庄、格林葡萄园等特色区域。以五厍农业观光园为例,仅一年就能接待游客近9万人次,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带动农产品销售100多万元,吸收当地农民295人就业。


  “农村游”活动相当丰富


  沈玉明代表建议,可以通过将农业与旅游结合来提高农民收入。他表示,目前南汇航头镇已开始制定规划,预计年内就可以向市民开放“农村游”。根据设想,“农村游”的活动项目相当丰富。首先,游客可以进入农业产品基地,看看番茄、桃树等优良的水果品种,又能欣赏美丽的油菜花。喜欢体验农村生活的市民,还可以在小河旁安静地垂钓,或是自行采摘蔬果,农户家中的农具也可以借用。由于公共交通十分便利,游客可以当天去当天回,如果希望在农村留宿,也可以入住农户家中,吃农家菜,了解农民一日作息等。目前,航头镇已开展相关准备工作,包括对农民进行专门的旅游接待培训,对空置的农宅进行整修等。


  农村旅游不能光靠农民


  来自奉贤的基层党代表朱正华说,“农村游”不但为农民创造了就业机会,也出租了闲置的房间,提高了他们的经济收入。在他看来,上海的水乡资源、农产品资源都可以成为旅游开发的对象。“但是,农村旅游不能光靠农民自己,否则无论是规划还是具体操作都容易造成盲目,变成营养不良的‘豆芽菜’。”农村旅游可以尝试嫁接专业的旅游管理,比如请旅游公司一对一管理,从而使其更具有生命力。

标签: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