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埂上走来的“文化使者”
产生日期:2007-03-29 02:45 来源: 解放日报
为传播乡村文化,他已奔波了近40年。在上海南汇的许多乡村,他的名字为农民们所熟悉。这个人,就是曾被评为全国先进文化站站长的钱友林,今年年初他刚从周浦镇文化服务中心退休。但这几天,老钱又带着文艺爱好者创作起了沪剧小戏,准备参加5月份的全市文艺会演。这位从田埂上走来的“文化使者”,不断为农民带去快乐。
那是一个春雨绵绵的夜晚。在周浦镇最偏远的原渔台村,男女老少都聚在村里的水泥场地上,准备观看镇文化服务中心送来的戏剧。但天公不作美,晚上竟下起雨来。村干部劝老钱改日再来演出。但看到观众撑起了伞,老钱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他向村里要来大油布伞,来到舞台上为演员撑起了伞。演出进行两个小时,老钱也撑了两个小时的伞,后背被雨淋得湿透。
周福妹是该镇文化中心的职工,来自周浦镇姚桥村。当有人与她谈起老钱时,她激动地说:“是老钱手把手教我演戏,我才在全国比赛中获得了大奖。”有天凌晨,老钱和市里请来的导演老王还在为小周作《公诉之前》的小戏辅导。由于好几天没睡好觉,小周的动作一时跟不上要求。王导因此气呼呼地说:“换一个演员!”第二天,面对泪汪汪的小周,老钱手把手教她练习前几个晚上的动作,哪怕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也用心指点。结果,《公诉之前》获得了当年上海十月业余剧展一等奖。去年,小周主演的《母亲》又获得国家文化部有关奖项。而且,小周主演的沪剧小戏,都由老钱主创并担任主胡演奏。
在田间小道上,人们经常能看到老钱骑着旧摩托车,带领演员们送戏下乡的身影。他的老伴说,老钱每天早晨出去,往往要忙到晚上九、十点钟回来,而且越是节假日越忙碌。为此她不得不挑起了家中一切事务的重担,还主动帮助丈夫做些演出服装、道具制作等管理工作,并参加了腰鼓队,积极为农民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