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丹妮, 在枫泾农家过年
产生日期:2007-02-25 03:31 来源: 解放日报
上海枫泾古镇的“老外枫泾过春节”活动,吸引了来自意大利、西班牙、哈萨克斯坦、韩国、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11名外籍人士报名参加。金山农民画村———中洪村的6位农民画家,纷纷和老外们结成了“亲戚”,并把他们一一带到自己家里,品味原汁原味的中国年。
剪一只金猪,描一笔吉祥,下一锅馄饨,看一场古戏……洋客人充满好奇,乡村人家则拿出所有热情,让他们在“吃喝玩乐”中领略千年古镇的年俗味道。
一碗“锅巴茶”的味道
在一阵阵鞭炮声中,中洪村迎来了第一批外国“亲戚”。迎客的场面,就让“丹妮们”感到了特别:围着一个个方桌,他们被安排到了长条凳上落座。之后,有人致欢迎辞,而村妇们则端上了一碗碗冒着热气的年茶。
独特的年茶,立刻赢得了老外们的赞叹声。其实,这是一种乡下“锅巴茶”,碗中先盛了锅巴碎屑、砂糖,之后倒入开水,谷物的香气便扑鼻而来。据介绍,以前的枫泾乡下,过春节必吃锅巴茶,有的人家年前还会做好一麻袋锅巴屑,用于整个春节期间自用或招待客人。平时,锅巴茶则是农民外出、学生上学时常带的干粮,也是产妇坐月子时必备的滋补营养品。它具有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食用时味道焦香,入口即化。
笔者细看,发现它不同于一般锅巴,不仅没有米粒,而且又薄又脆。旁边的一位村妇说,一般锅巴难以泡茶,泡茶的锅巴要特制,先煮出较烂的糯米饭,之后用糯米饭在热锅上轻轻一粘而过,米汁粘在锅上,就变成了一片片锅巴屑。谁也没想到,这种当地人快淡忘
的锅巴茶,被农民画村重新端上桌后会大受欢迎,并成了老外们来过年的第一道甜点。枫泾古镇旅游公司副总胡伯方告诉大家,有着浓浓乡土味道的锅巴茶,现在已经成了一种健康食品,今后有望成为继“枫泾四宝”之后的又一宝。
“什么是枫泾四宝?”正喝茶的丹妮抬起头,眼里写满了不解。导游赶紧解答:那是枫泾古镇的四种经典美食,包括枫泾老酒、枫泾丁蹄、枫泾豆腐干和枫泾状元糕。比如枫泾老酒,本来只是上海人家用来烧菜的料酒,每公斤只卖两三元,而近年经过重新打造,具有上海味道的“石库门”老酒,已经在黄酒领域独领风骚,每瓶甚至卖到了两三百元,还供不应求。此外,随着枫泾旅游业的兴盛,枫泾丁蹄、状元糕等也成了畅销产品。
在“亲戚”曹秀文家吃的年夜饭,也让丹妮觉得十分有趣。曹秀文和家里老人做馄饨,丹妮也表示要学习。于是,曹家阿婆手把手地教她:把面皮摊在手心,用筷子夹起一些馅料,再小心地卷捏起来……尽管丹妮很认真,但用筷子夹馅却一次次失败了,于是阿婆笑着夹了馅料送到丹尼手中。吃饭时,曹秀文一边端上鱼,一边说道:“吃鱼,年年有余。”丹妮表示不懂,曹秀文又解释说:“年年有余,就是日子越过越好的意思。”用土鸡炖的汤,为何这么鲜美?曹秀文又向丹妮介绍其中奥秘。一顿农家年夜饭,就这样在边吃边聊中继续着。
曹秀文还告诉丹妮,中洪村还有个“灶头屋里”餐馆,它的农家菜名气很响。灶头屋里,是当地乡下话,大概是“我家厨房”的意思。笔者来到灶头屋里,看到墙上挂着水牌,就是菜谱,包括:韭菜蛋皮、双菜伴侣、粽叶扎肉、猪脚毛豆、灶头梅菜肉、卤菜小鱼、咸菜独脚蟹、红烧蹄子、油爆弯转、乡下蛋饺、鲫鱼嵌肉、黄瓜筒、盐花螺蛳、面筋包肉、油泡嵌肉、爆拧菜烧鸡等。据介绍,不少游客吃了之后,都说能回味起儿时的家常味道。
“中国毕加索”的魅力
中洪村是金山农民画的发源地,文化味道格外浓。于是,丹妮特地跟着曹家人学剪纸、贴
窗花……忙完“家”里的事,她和其他老外来到陈为雄家串门。
在陈家的画室里,丹妮认真“钻研”老陈的农民画作品,最后停在了一本独特的挂历前,赞不绝口。陈为雄告诉她,这本挂历是他应日本某公司的邀请,用一画一事的手法讲述了12个月当中江南农村多姿多彩的生活习俗和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12幅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农民画,装订成册便成了一本中国味十足的挂历。
丹妮翻看挂历,只见其中内容丰富多彩:一月是“舞龙”,二月是“扫雪”,三月是“放牛”,四月是“花开”……特别是腊月的“除旧垢迎新年”、正月的“舞龙闹元宵”,充分展现了中国年前后的盛大场景;而二月的“扫雪图”、八月的“绣花图”等,则更多地体现一种中国百姓的生活理念,不是“各扫门前雪”,而将中国人互助互爱、安定和谐的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从一月到腊月,每月都有鲜活的故事,老外们看了连连叫好。
虽然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感受,但丹妮说:“看懂了,看懂了。”然而,蹊跷的是,这本挂历在日本获得了好评,并成功实现商品化,但在中国却没同步上市。就连老陈自己保存的这本挂历,也是日本方面邮寄过来的,可谓全国仅此一本。老陈告诉笔者,朴实简单的金山农民画,集中反映了中
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曾被外国人视作“中国的毕加索绘画”,可谓“墙内开花墙外香”。但如何在本土成功实现市场化,一直困扰着关心金山农民画的人们。
接着,老陈教老外们作画。丹妮正准备给陈老师作好的画上色,而来自西班牙的翰比克则在一旁兴奋地说,自己学过油画,应该可以画得很好。令人高兴的是,中洪村如今的实践,已为金山农民画找到了一条“活路”。它将农民画与农家乐旅游结合起来,使得金山农民画散发出了新的魅力。现在的中洪村成了一座休闲园,园内规划了“丹青人家”、“水上人家”、“菜园人家”等景区。其中“丹青人家”将江南老式民居与原生态面貌结合在一起,配以水车、菜园、鱼塘、农家铺子、打谷场等农村景物,并融旅游、购画、观光、休闲、餐饮于一体。
在看画、学画的过程中,老外们纷纷表示要买一幅农民画。笔者了解到,目前已有6位有名气的金山农民画家,正式入驻中洪村的农家。他们在农宅中辟出画室,一边展示精品画作,一边现场作画、卖画。游客亲眼看到了画家创作、装裱农民画的过程,于是纷纷选购经过认证的农民画原作。现在,中洪村经常出现游客排队等候画家作画、现场购买的场景。枫泾古镇有关人士透露,他们还将引入更多知名的农民画家,在农民家中设立画室,既让中洪村增添了文化味道,也使画家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还让金山农民画获得了更广泛认可。
农事乐趣何其多
在曹秀文家,烧饭用的是老土灶,这样烧出的饭菜格外香。于是,丹妮和翰比克也坐到灶后,抓起一把把稻草往灶膛里塞,一边烧还一边乐。
看来,昔日的农活,也能成为新的乐子。曹秀文介绍,村子西侧已经建成一座“乡村嘉年华”,挖掘出了一些农活项目,并
设计成一个个竞技项目,特别能引人入胜,市民参与积极性很高。笔者了解,中洪村的农村竞技活动,包括拔河、踏水车、顶担子、踢瓦片、打铁环、抖空竹、掷陀螺、打弹珠、扳手腕、斗鸡等。当然,其中一些名词,老外们说什么也听不懂。
曹秀文告诉丹妮,去年下半年,村里还举行了农民铁人五项比赛:踩水车、提水过桥、打铁环、扳手腕和顶担子,来自枫泾镇23个村的青壮年进行了角逐。令人吃惊的是,一位农村青年竟然顶起了300多公斤的担子。现在,市区游客来了,也总要上前去一试身手,有的还自行组织起了扳手腕比赛等。
老外们自然也要亲身参与一番。走进乡村嘉年华,11名外籍人士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他们一会儿稀奇地推推水车,一会儿又去攥攥犁耙。笔者看到,农民画村“还原”了为数不少的古农具,我们时不时会在田头碰上一些教科书上才有的古农具。当工作人员告诉老外们,水车是中国几千年前就出现的汲水工具时,他们惊讶地说:“那时候就有齿轮,太了不起了。”说着有人便上前踩车汲水。
工作人员告诉大家,村里还有一片著名的“市民菜园”。听明白之后,一些老外连忙说,他们的家乡也有这种项目,城市里的人经常要做“周末农民”,工作之余享受田园生活。据介绍,中洪村的菜地虽然推出不久,但已经吸引了四五十户人家认种,这些市民在周末有空时便来古镇游玩一番,同时打点打点自家菜地,要吃饭了,甚至也可摘一些自家地里的蔬菜,到“灶头屋里”当场烹饪、当场享用。要是平时没空,中洪村还会安排老农帮助管理菜地,瓜果要收获了,村里还会叫个快递,把蔬菜送到“主人”的市区家里。
给菜地除草,也是“丹妮们”当天的娱乐之一。怀着好奇与兴奋,他们下了菜地,小心翼翼地除草,并询问各种蔬菜的名字。不少菜地已经有了主人,地里插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主人的名字。工作人员介绍,不远处还有丁聪、程十发等“承包”的菜地,这个春节前,村里已把丁家菜地里的蔬菜“快递”到了丁聪家里。
丁聪、程十发,何许人也?工作人员一边帮忙干农活,一边向丹妮等详细介绍起来:“程十发是中国的国画大师,丁聪是著名漫画家,他们的祖居都在枫泾古镇……”
据悉,金山农民画村已被列为上海乡村游十条精品线之一,不久前它还成功入选“中国十大魅力乡村”,成为上海唯一获此荣誉的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