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农科院推进都市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产生日期:2007-02-18 08:52 来源: 上海市农委办公室
一、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制订并实施本院"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成功举办了都市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讨会,推动市农委与中国农科院在该院成立了都市型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共建了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完成了"三检合一"的整合工作,将生物测试中心改建为生物技术研究所,建立了庄行农业科技综合试验站和数字农业工程与技术研究中心。
二、农业科研成果显著。市农科院全年新增主持科研项目44项,获得各类科研经费3900多万元,比2005年增长57%;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奖10项,获奖率为45.5%;新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18件,申请农业植物新品种权8个,比2005年增长93%;25个新品种通过国家和上海市审认定;全年主编和参编著作14部,发表科技论文250多篇,其中SCI论文18篇;科技队伍不断得到优化,全院科技人员中硕博士比例较2005年增长5.3%。罗利军同志获上海市第六届牡丹奖,孙超才同志等6人被评为上海市领军人才,姚泉洪、叶正文同志获中国农学会第十届青年科技奖,姚泉洪同志还获闵行区第二届"科技之星"称号。
三、科技服务辐射面不断扩大。该院实施农业科技四季行动计划,积极参加全市水稻、生猪、蔬菜和经济作物四支科技入户小分队,全年累计组织科技人员下乡3500多个工作日,指导示范户160多家,技术入户率达100%。组织技术培训80余次,培训人员1500余人次,梳理了100余项成熟技术,组织了140多名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服务对接活动。科技成果、科技服务辐射面不断扩大,与苏浙两省农科院在长三角地区联合开展技术服务11次,分发资料5万份,接受农民和企业技术咨询2000余人次,培训人员400多人。进一步与新疆、西藏、甘肃、广西等省、区相关科研单位及企业开展了多方面的技术合作,节水旱稻不育系应用网络、广西巴马小香猪核心群建设、酒泉盐碱地生态综合治理技术中试与示范应用等获得当地一致好评。
2007年,市农科院重点工作:围绕一个目标--加快建设都市型现代农科院和区域性都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提升两个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建设三大基地--奉浦高新技术产业园、庄行综合试验站、白鹤新品种测试与转基因安全评价基地;抓好四支队伍--科研、开发、管理、工勤队伍,着力构筑都市型农业科技创新的人才集聚地;推进五项工作--党的建设、创新文化建设、稳定与和谐建设、科技服务、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