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农业装备现代化需要 上海市农委总结部署农机化工作
产生日期:2007-02-15 08:02 来源: 上海市农委办公室
施兴忠副主任在会上讲了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农机系统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本市以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为契机,对农机化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大,农机装备水平有所提高,服务方式开始转变,监管工作得到加强,农机化事业继续向前推进。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看到,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要求相比还有差距。一是发展观念与科学发展观内涵还不相适应,二是农机装备水平与现代农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三是人员素质与现代化装备的发展还不相适应。因此,农机化工作既面临良好机遇,也充满新的挑战,必须正确认识现状,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一号文件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要求上来,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农机化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切入点,切实摆上重要工作位置。
二、把握工作重点。一是抓更新。目前,郊区农机具老化问题突出,结构不尽合理。表现为,粮田机械多,经作机械少;传统机械多,新型机械少;大型机械多,轻便机械少。要通过更新,达到结构优化的目的,更好地适应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二是抓推广。重点是推广水稻育插秧机和适用植保机械。三是抓研发。重点是加强水果蔬菜储藏保鲜机械、青玉米收储机械、蔬菜温室耕作机械的研发力度。四是抓创新。核心是适应作业方式变化,加快组建农机服务专业队。农机服务专业队可以由合作社组建,也可以由村或跨村组建。五是抓提升。农机作业、管理和服务都要进一步提升水平。
三、落实有效举措。一是抓法律法规的宣传。去年结合《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实施,本市举行了报告会,进行了宣传。但在农村对这部法律的知晓率还不高,在具体条款的实施上还有差距。今年要利用多种途径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二是抓相关政策的落实。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农机化工作高度重视,提出了明确要求,财政部门对扶持农机化发展也大力支持。我们要按照公开、公正、透明、规范的原则,把各项政策一一落实,防止出现偏差。三是抓从业人员培训。要利用专业农民培训这个平台,分期、分批、多层次地开展对农机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促进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以进一步适应农业装备现代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