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都市”水清绿浓 上海青浦捧回“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产生日期:2007-02-06 03:05      来源: 解放日报

    解放日报讯 (记者 黄勇娣 通讯员 蔡双琪)千年古镇朱家角是她的组成部分;上海所有21个天然湖泊就在她的身旁;众多知名建筑大师已在这里留下经典作品……笔者获悉,上海首座“田园都市”———青浦新城已轮廓初现,日前她还捧回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青浦新城包括青浦城区、向西延伸区和朱家角镇区,到2020年将发展成为占地53平方公里、具有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有着优越自然资源的新城,一心要成为“田园里的都市”。青浦经过多轮国际招标和评审,请来了善于处理水网地区和生态敏感区城市规划的美国著名设计公司SASAKI。如今新城已逐渐呈现出“水网和绿网组成的花园滨水城市”面貌。

  做足做活水文章,“水网之城”悄然出现。青浦有22.3%的面积为水域,在市郊居于首位,新城向西,还有上海最大的淡水湖泊淀山湖,它相当于11个西湖。在保护已有水资源的基础上,青浦积极营造“与水共生”的城市生活环境。到目前为止,该区已先后投入数亿元,整治了1800多条大小河道,建成了千步泾、章浜河、上达河、朱家角新镇大淀湖及周边水系等一批生态景观河道,新开挖出的100亩夏阳湖周边成为新城居民的生活中心。此外,淀山湖去年初开始禁止围网养鱼,徐泾、朱家角等污水处理厂也纷纷上马,全区还分块设立了20多个污水排放监测点,青浦的水因此一天比一天清澈起来。眼下,新城还在打造“淀浦河水景长廊”,届时将联结起桥梓湾商城、小西门、崧泽广场等一系列景点。

  绿色,也是田园都市里的最大亮色。一是发展绿色产业。青浦在市郊率先提出了“绿色工业区”概念,一手抓“腾笼换鸟”,迄今有110家污染环境的劣势企业被淘汰出局,一手抓“招商选资”,几年来已有300多个易造成环境污染、能源消耗大的项目被拒之门外。二是实施建绿、增绿、补绿工程。比如,新城范围内建成了3公里长的生态大道珠溪路,曾吸引了无数上海市民驱车前来观赏、游玩。  此外,园林式淀山湖大道、崧泽绿地广场、白玉兰广场、夏阳湖广绿地、北箐园等一批大型公共绿地也已远近闻名。早在两年前,新城就获得了“上海市园林城区”称号,目前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1%左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6.14平方米;根据规划,未来的新城建设还将主要围绕318国道和A9高速公路沿线生态林带和湿地形成的自然生态轴而展开。

  这里还是新、老文化交融之城。据介绍,新城建设之初,就聘请专家把脉,每个项目力求做到“精雕细琢”,一方面着力保护历史风貌和人文氛围,努力延续传统的江南水乡文化之根,另一方面着力引进国内外的先进设计理念,营造宜人的现代居住空间。比如千年古镇朱家角,不惜花费巨资将电线、污水管道等8条管线落地,并置换引进匾额博物馆、清香品茶坊、手工艺展示馆等项目,使之成为“有生命力的、活着的古镇”。与此同时,众多的全球著名建筑事务所和设计师也走进新城,创作了桥梓湾商城、曲水园、浦阳阁等一座座特色建筑,使这里逐渐成了建筑界学子络绎不绝前来的学习之地。在去年全球建筑峰会上,青浦新城范围内的康桥水乡住宅区、青浦区私营企业协会办公楼两个项目,因为既重视本土文化延续又重视与现代性的结合,还分别荣获了美国《商业周刊》和《建筑实录》在中国首次颁发的最佳居住建筑和最佳商用建筑奖。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