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上海市“三农”工作取得新进展

产生日期:2007-02-01 03:07      来源: 上海市农委办公室

    2006年,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上海市委、市政府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稳定和完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措施,通过郊区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本市"三农"工作又取得了新进展。


    一、都市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加快。坚持稳定粮食生产不放松,粮食总产达22亿斤。全市累计建成设施粮田83万亩,设施菜田10万亩。农业组织化程度有了新的提高,已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1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25家,带动农户52万户。科技兴农成效明显,农业科技成果申请发明专利41项,获得新型实用专利10项,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21项。


    二、农村基础设施面貌有了新变化。按照城乡规划体系,确定了金山廊下、青浦金泽、嘉定华亭、奉贤庄行、浦东合庆、松江新浜、南汇书院、崇明绿华和陈家镇9个新农村建设试点先行区。以"清洁家园"为抓手,选择嘉定毛桥村、奉贤腾家村、南汇桃源村、崇明华西村、松江曹家宅村等一批村进行试点。其中,毛桥村已列为全国35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新改建农村公路1352公里,完成公路危桥改造413座,整治河道5002条段、4733公里,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加强了农村生活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


    三、农村社会事业有了新发展。从2006年起,每年从教育费附加中安排3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改善郊区基础教育设施和办学条件;建立了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家庭子女"帮困助学"制度。中心城区优质医疗资源对郊区卫生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已将三年内完成1000所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列为市政府实事项目。


    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郊区已有22万老年农民享受月养老金不低于75元的政府托底补贴;有89万农民参加了"农保",有136万农民纳入"镇保"。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已达306元,农民参加各种医疗保险率达99.2%。


    五、农民收入稳步增长。2006年,郊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213元,比上年增长10.4%。农民收入连续三年分别跃上7000、8000、9000元三个台阶。全年新增非农就业岗位11.8万个,促进了农民工资性收入。

标签: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