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郊农民人均收入增10.4% 上海市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刘云耕讲话

产生日期:2007-01-25 04:31      来源: 解放日报

    解放日报讯 (记者 黄勇娣)近年上海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去年郊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213元,比上年增长10.4%,已连续三年分别跃上7000元、8000元、9000元三个台阶。这是记者从昨天召开的上海农村工作会议上获悉的。会议传达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部署今年“三农”工作。市委副书记刘云耕出席会议,他充分肯定上海的“三农”常规工作年年有推进,重点工作年年有亮点,难点工作年年有突破。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冯国勤主持会议,副市长胡延照作工作报告。

  刘云耕说,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本市各级党政领导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贯彻好、落实好,解决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和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要明确上海郊区农业发展的当前重点、阶段目标和长远目标,科学调整农业功能结构,改变传统农业单一生产模式和格局,大力开发未来农业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服务功能。要依靠推进科技进步、培育新型农民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他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重视基层基础、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保证基层工作经费,积极探索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录用乡镇公务员的途径和办法。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农村社会稳定工作,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综合素质。

  去年,本市“三农”工作取得了新进展。都市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加快,农业组织化程度有了新提高,科技兴农成效明显。据统计,本市已累计建成设施粮田83万亩,设施菜田10万亩;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10家,带动农户发展生产;农业科技成果获得一批新型实用专利及市科技进步奖20多项。农村基础设施面貌有了新变化,新改建农村公路达1352公里,完成公路危桥改造413座,整治河道5000多条段。农村基础教育设施和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建立了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家庭子女“帮困助学”制度。中心城区优质医疗资源对农村卫生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建成了一批村标准化卫生室。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已达383元,农民参加各种医疗保障率达99.2%。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郊区24万老年农民享受政府托底的养老金补贴;83万农民参加了“农保”,139万农民纳入“镇保”。

  会议指出,今年本市“三农”工作,要着力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建设。本市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形成完善的支农惠农政策体系;继续推进农业基础建设,完善农业设施装备条件,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抓紧信息平台建设,为农业提供科技支撑;进一步健全产业体系,开发现代都市农业多种功能;加强农业市场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要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向农村倾斜,把社会事业发展的重心向农村倾斜,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市将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努力构建面向农村的公共服务体系。要坚持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在郊区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崇明、南汇、奉贤、金山四个区县整体推进扩大试点。

标签: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