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市渔业生产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产生日期:2006-12-11 07:54      来源: 上海市农委办公室

    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上海渔业按照建设"都市型水产业"发展要求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得到了认真落实,渔业主要经济指标良好,呈现出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其主要特点:


    一、水产品总产量和渔业总产值实现同步增长。预计水产品总产量达38.5万吨,同比增长9%;渔业总产值达55亿元,同比增长7%。


    二、海洋捕捞产量增长较快。在政策的扶持下,远洋渔业发展迅速,远洋捕捞产量增幅较大,预计产量达16万吨,同比增长33%。


    三、市郊淡水生产正常。受城区扩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养殖面积略有减少。但各区(县)在科技入户、增殖放流、培训新型水产养殖人才的推动下,水产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水产品质量明显上升,部分渔业资源得到恢复,市郊淡水生产形势仍较为乐观。特别是常规繁育苗种达32亿尾,同比增长15%;内陆捕捞产量增长60%。


    四、名特优养殖生产继续保持强势。特别是河蟹、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仍保持在22万亩以上,河蟹产量达6000吨,与去年持平;南美白对虾产量达5.4万吨,同比增长二成。虾、蟹类产值 达20亿元,占内陆养殖产值的55%以上。三个"产业带"即海水虾类产业带、淡水虾类产业带、河蟹产业带生产形势较好。


    五、进一步拓宽上海渔业发展空间。一是市外基地养殖保持稳定。据统计,崇明、奉贤等区(县)在13个省市建立市外养殖基地面积达96万亩,同比增加6万亩。二是群众远洋渔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今年6月份成立的上海和顺渔业有限公司3艘远洋捕捞渔船开赴北太平洋进行鱿钓作业。据统计,目前捕捞产量已达1000多吨。这是上海在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产生的新亮点。


    六、水产品加工有了新进展。水产品加工企业生产正常,特别是虾、蟹类加工量同比增长30%,其中,南美白对虾加工量达2.2万吨,占生产量的40%,从而有效地确保了养殖户的增产增收。


    七、渔民收入稳步提高。预计今年渔民收入增加10%。主要增收原因:一是水产品市场价格保持"上升",市场供应丰富,水产品生产和销售两旺,预计全年水产品价格比上年上涨约3.5%;二是本市养殖"龙头"品种虾、蟹类产量增产,加上塘边销售价格同比增加一成,经济效益显著;三是在柴油价格上涨的情况下,政府及时对广大渔民给予政策性补贴,从而降低的生产成本,渔民得到了实惠。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