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483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刘建卫代表提出“关于应对农村年轻劳动力缺乏及断代的建议”的代表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多措并举,助力农村成为留才热土。一是聚焦政策赋能,优化引才环境。在“引才”上下功夫,聚焦政策赋能,把人才引得进、用得好。市农业农村委主动排摸,确定农业行业重点机构105家,通过召开座谈会、政策宣讲等服务形式,帮助农业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更好对接。市农科院提升待遇,加大海内外优秀年轻人才引进力度,吸引优秀博士毕业生来院工作。二是搭建培育平台,营造用才氛围。在“育才”上下功夫,使人才有奔头、活力足,为人才创造良好环境。市农业农村委开展农业高层次人才系统培训,持续跟踪农业科技人才。优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类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发展,促进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发展。2014-2018年,市农业农村委设立市级农口系统青年人才成长计划项目,开展农业领域具有创新性或实用前景的应用研究。2022年,市农业农村委设立技术培育类项目,支持本市涉农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等单位的青年人,开展农业领域应用研究。三是强化激励保障,让年轻人留下。在“留才”上下功夫,让人才存希望、有归属、留得住。市农业农村委探索建立符合农业农村专技人员职业特点的职称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政绩评价体系,充分激发年轻人的创新活力。
二、精准培训,提升从业人员技能水平。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委会同市人社局积极推进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和农业职业技能培训。一是大力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市农业农村委以青年农场主、农业经理人为重点,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以培育质量效果提升为关键,以选育用一体化培育为路径,大力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截止2022年年底,累计培育近3万名高素质农民。二是大力推进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和农民实际需求,市人社局加快涉农类项目的开发和推广;鼓励各郊区发挥地方教育附加统筹资金的作用,设立支持农业类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大力开展涉农类培训。先后开发了粮食、畜牧、果树、水产、西甜瓜及农机等行业的培养项目。三是做好重点群体就业技能培训。面向农村转移劳动力,市人社局大力开展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的技能培训,2022年度本市农民工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约96万人次。
三、聚焦关键,创新培育模式。一是全面培养,构建成长通道。充分高效统筹使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扎实深入推进分层分类分模块按周期培养。通过构建“技能提升+学历提高+职称评定”全方位的职业成长通道,拓宽高素质农民发展路径,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二是多措并举,加大扶持力度。围绕强化农业产业扶持,支持高素质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政策对接。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近5000万元用于支持高素质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创新技术研究或示范项目立项。同时,财政金融政策积极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加大农业信贷担保力度,积极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不断创新和提升金融服务。各涉农区结合实际,相继出台各类农业产业扶持政策。通过加大政策扶持,推进支农惠农政策向高素质农民倾斜,化解他们的后顾之忧。三是完善保障,稳定农业就业。围绕加大社会保障支持,营造良好的农业就业发展环境。目前,全市不少涉农区相继出台了针对农业从业人员、特别是职业农民的参保缴费补贴政策,补贴标准从700 元/月/人至1500 元/月/人不等。各相关涉农区参保补贴政策出台后,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灵活就业参保通道开始实质性运作。通过打通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渠道,将高素质农民这个重点人群纳入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确立了职业农民的身份属性。
四、立足科技,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一是注重实际,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为应对农业从业人员持续减少的趋势,我委高度重视利用农业机械实现劳动力替代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紧盯新农机、新技术的研发及推广,立足实际,指导各区农机管理部门努力实现从“用农机好”到“用好农机”的转变。经过不懈努力,本市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8.5%,持续保持高水平发展态势。二是加强竞赛,提升能力展现风采。连续举办十届上海市农机职业技能竞赛,持续激发了一线农业从业人员比学赶超的荣誉感和使命感。选拔出的优秀选手代表上海参加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农机赛项)也屡获殊荣,3名选手获得“全国农业技术能手”,2020年上海代表队获得“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农机修理工项目团体第六名”,全面展示了本市农机队伍的能力素质和风采。三是加强建设,夯实人才培养基础。随着蔬菜生产机器换人工作的提档升级,需要不断加强农机培训资源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组织编写完成《插秧机操作与维修》、《粮食烘干机操作与维修》等多本农机教材。积极开展《农机修理工》与《拖拉机驾驶员》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目前已完成《农机修理工》(五级、四级、三级)、《拖拉机驾驶员》(五级、四级、三级)共计6个等级认定项目,为农机人才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
五、需求导向,培养高校农业类年轻人才。市教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委联合出台《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涉农单位就业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实施办法》,鼓励本市高校毕业生到本市农村基层涉农单位就业,其学费由国家实行补偿或用于学费的国家助学贷款实行代偿,截止2022年年底,累计享受学费补偿和贷款代偿293人,累计金额539万元,为本市农业基层单位输送了一大批青年骨干人才。市教委按照“中央要求,当地所需,上海所能”原则,大力推进教育领域中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根据教育部统筹,本市高校通过“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重点高校面向农村和脱贫地区专项计划”等专项向中西部省份、农村和脱贫地区投放计划,招收符合条件的高考生源,为相关省份、地区培养高等教育人才。本市职业教育依托沪喀、沪果、沪滇三大职教联盟、26个职教集团及相关职业院校,积极开展对口支援新疆喀什、青海果洛、西藏日喀则等地的国家对口支援任务。如: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牵头组成上海援疆喀什职业技术学院工作队,坚持“办实事,求实效”的原则,按“一校为主,多校对一”帮扶模式,使职业教育援疆工作走深走实。
下一步,我委将继续沿着以科技替代劳动的发展路径,进一步培育本市农业青年科技和技能人才队伍,持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会同市人社局和市教委大力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和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对本市所属高校分专业招生计划进行合理统筹和正向引导,加快培养理工农业类专业紧缺人才,扩大招生规模、提高招生比例,助力本市乡村振兴工作高质量开展。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3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