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暴热水稻如何因苗管理?
今年进入7月下旬以来天气暴热,最高气温连日达到36~39℃,这样的高温天气对当前田间的水稻有什么影响?应采取哪些措施减轻高温的危害?
上海三农热线水稻专家、汤剑平高级农艺师解答:对当前水稻要分别不同生育期的类型,采取不同的管理技术措施:
1.早熟稻要“日灌夜排、以水降温”,因苗施肥促进平衡长穗
我市今年种植了部分早熟品种优质中稻,多数集中在5月上中旬早播,根据到代表性农场踏田考察:5月9日播种的“松1013”稻田,日前已经进入花粉母细胞形成期,从现在到8月上旬抽穗开花期,是这些早熟稻对环境最敏感的生育期,如田间温度超过35℃,或缺水、缺光、缺肥等,都会影响颖花生存及结实的数量。为了减轻近期干热天气对水稻孕穗的不利影响,建议加强水浆管理,减轻高温对水稻的伤害,首先应采取“日灌夜排、以水降温”措施,即上午向稻田灌深水层,使温度偏低的河水进入田间、降低温度;傍晚排除晒烫的水层,使田间散热、土壤增氧、保护根系。
如前阶段未施穗肥而叶色偏淡的早熟稻,可抓紧追施孕穗肥,首选氮磷钾各含15%的复混肥每亩施15公斤左右,或氮磷钾依次含24%、8%、10%的水稻BB肥每亩施10公斤左右;并根据田间稻株密度增减施肥量,施肥时注意“捉稀塘”,即稻株稀处或苗数偏稀的田块因稻株受光足,同化能力强,适当增施肥,利于稻株粗壮、颖花粒数增加;稻株密处或苗数偏密的田块则适当减少施肥量,以防结实率下降、病虫害加重或后期倒伏。
2.晚粳稻田要抓紧排水搁田、“控上促下”
目前大面积晚粳稻7月下旬尚处分蘖末期,一般8月上旬先后进入拔节期,当前晚粳稻尚未进入孕穗期,36~39℃的高温对当前晚稻并无大碍,要纠正部分农民因近日高温对晚稻灌深水层的错误做法,要抓住当前“大暑”时节的晴热天气控水控肥,抓紧搁田,当前搁田减少了土壤水分,增加了土壤氧气,有“一促三控”之功效:即促进根系向深处伸展,发达的根系是水稻高产的基础;控制水稻地上部植株过多的无效分蘖生长,控制近期出生的倒四叶低效叶片长度,控制下阶段稻株基部节间的伸长,从而为提高后期光合效率、提高抗倒伏和抗病虫的能力培育高产株型,当前搁田是达到高产的重要措施;同时要注意:搁田要分次搁硬,程度要因苗而异,苗多苗旺的稻田搁得田板硬一些,反之则软一些,如搁到土面开裂或发白时,要灌一次水湿润土壤;根据单季晚稻的生育进程,一般要求在“立秋”前搁好田,“立秋”节后稻株进入颖花原基分化期,就不宜再搁硬田了,因水稻不可缺水了,所以农谚曰:“暑里不搁稻,秋后要懊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