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工作动态 第59期

产生日期:2021-08-20 16:00      来源: 上海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宝山区组团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初见成效

近年来,宝山区立足小巧紧凑的村庄分布特点,实施片区化建设,实行“创建的一体申报、建设的整体规划、产业的统一运营”,在全市率先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目前,位于罗泾镇的长江口乡村振兴示范片,汇集了塘湾、海星、花红、新陆、洋桥5个保留保护村,覆盖面积13平方公里,已成为全市乡村振兴集中连片示范标杆区域之一。宝山区的做法可归纳为“三个聚焦”:

一、聚焦品质提升,体现乡村建设的片区特色

一是乡村规划坚持全域一体。宝山区坚持把村民留在村里,区级层面紧扣保留保护村内村民居住相对成片的特点,整合各条线资源聚焦片区建设。镇层面改变“一村一规”为成片的镇域郊野单元规划。在此基础上,先后形成罗泾镇长江口五村联动、月浦镇三村联动、跨镇域的两镇八村等若干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建设方案。各示范片统筹把握功能定位、空间结构、产业布局,推动全域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

二是乡村建设紧扣市场导向。宝山区在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过程中,秉持先策划规划、后设计施工的思路,示范片建设之初就让后期意向运营方提前介入,将客户需求融入乡村建设,增加双方互信,避免公共资源的闲置,做到投入一处、产出一片。如长江口五村联动片,按照康养产业项目落地需求,政府投入建设针对性的配套设施。月浦片运营团队全程介入乡村建设,按照企业构想开展乡村建设。

三是乡村风貌集聚美学价值。宝山区在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时,既对接市级设计团队,又吸纳本土匠心,设计方案既懂都市审美气质,又熟悉宝山乡土特质。村庄设计彰显文化自信,示范片内乡村建筑彰显出自成一体的海派特色,并推崇多点自然,倡导少点干预,力求去繁从简。如坚持做减法,2021年新创建的4个示范村累计拆除各类建筑2.4万平方米。

二、聚焦产业落地,增强片区乡村经济活力

一是注重产业组团发展。由于达不到远郊乡村产业的规模化程度,宝山区更加注重小体量、精品化、组团式的乡村产业发展路径。如长江口五村联动片,主打康养、研学、农旅三大业态组团,形成以“大生态、大健康、泛教育”的示范片区;两镇八村示范片,主打都市农业、特色花卉、乡村旅游、体育文创等业态组团。

二是注重功能错位布局。宝山区将都市农业纳入乡村产业一体谋划,编制乡村康养产业片区农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整合临近各村资源,建立与主产业所需的农产品供应和农业农村功能拓展体系。确定主产业、核心区后,示范片各村围绕主产业进行功能布局,如塘湾村以母婴康养为特色,拓展经营亲子研学;海星村依托千亩蟹塘,打造长江口生态渔村。

三是注重创新发展方式。宝山区通过抱团发展、整合资源等方式壮大集体经济,每招来一个驻村企业,就用活一片闲置农房。同时,点对点帮扶村民创业,示范村建到哪里,精致家宴、精品民宿等业态就开到哪里。此外,示范片所在镇将资源纳入镇级平台一体招商,搭建销售和引流渠道。如罗泾工业区凭借紧邻片区的优势,引进盘点美食、美威水产等公司,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三、聚焦体制建设,创新片区化的治理机制

一是统筹片区运营。宝山区打破迟滞发展的体制障碍,在示范片层面,创新组建联村党委,设第一书记,牵头片区内重大事务共商、项目共建、设施共享。同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决策共商机制,各村事务纳入示范片统筹考虑,以联动发展决议的形式确定重大事项安排,如布置优化区域交通系统等。

二是突出村民参与。宝山区将不宜干预的村级治理难题通过民主程序纳入村规民约进行规范。在示范片推行“一事一约”,如出租户管理,明确了出租户数、承租人数的上限;维护环境卫生,约定了享受出租收益的同时,需履行环境维护责任。同时,示范片各村将守约情况与享受村级福利、各级奖励相挂钩。如搭建了农村人居环境优化与乡村治理衔接机制,奖补考核细则大幅提升村民参与要求,农村人居环境优化主体由行政村下沉到农户,从制度安排上激励出现更多优美庭院。

三是强化治理保障。宝山区优先将“一网统管”向乡村振兴示范片延伸,乡村应急事项处理和常态化维护得到实时技术支持。做活社区通,壮大线上村务公开、网上议事等功能,使网上晒账本、议事协商成为常态。通过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社会化服务、积分制细化,村级治理效能增强。

通过乡村振兴示范片建设,宝山区的农村展现出勃勃生机:

一是产业实现了联动。乡村产业“五村联动”一体布局,解决了以往单村面临的产业同质、资源分散等问题。塘湾村的母婴康养作为示范片主产业开始运营;海星村凭借特色养殖跻身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花红村精品稻米获中国绿博会金奖,收购价高出市场20%。此外,示范片吸引游客同比增长86%,村民返乡创业就业人数快速增长,区域活力明显增强。

二是空间实现了联通。示范片建设全面打开物理界限,打通了村与村之间的断头路、断头河,对村与村的关键连接处,遇河架桥、封堵开路,全面串联片区内各资源点,实现跨村协同发展。同时,做到乡村风貌协调统一,既借鉴集中居住对总体风貌的管控,又重视“小三园”细节,让村民自己的美丽庭院扮靓集体的美丽乡村。目前,罗泾镇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称号,2个村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三是资源实现了集约。示范片建设坚持公共设施集约配置,把共建共享的和各村必备的公共设施区分开来,避免重复建设,如共用游客服务中心、宴会厅、大礼堂、农机服务。在统筹中,降低了设施的运维成本、共享了收益,促进乡村建设的可持续。

(宝山区  供稿)

标签:

分享到: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