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示范村故事 | 嘉定葛隆村:古今结合焕新颜,保护村这样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产生日期:2024-06-05 17:24 来源: 上海三农
走进嘉定区外冈镇葛隆村,一条盐铁塘串起老宅街巷倒映出这里的沧桑,百年银杏树下的小院里一盏清茶令人心生宁静,粉墙黛瓦的新农房和门前的花园菜圃与这里的历史氛围巧妙融合。曾经,这里是“桥西葛藤茂盛,桥东生意兴隆”的热闹集市,历经兴衰更迭,如今这个田园风光与古镇韵味并存的保护村正在蜕变,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并积极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底蕴的振兴之路。
文脉悠悠,古村新韵
葛隆村位于沪苏交界处、嘉定西北边隅,村域面积不大,仅1.47平方公里,但这里历史悠久,是见证上海村庄发展的“活化石”。
葛隆村内有开凿于西汉的老盐铁塘,成型于明清的葛隆老街、张幼仪祖居等11处不可移动文物,有见证历史沧桑的2株百年银杏古树以及建于六百多年前的药师殿。老河、老街、老宅、老树、老庙被合称“葛隆五宝”。
葛隆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学锋介绍,据记载,旧时盐铁塘贯通村域,是连接嘉定、太仓、昆山的水上要津。清末民国时期,葛隆村逐渐发展成为稻粮、棉花等商品的重要集散地。20世纪30年代,形成东西、南北市街各一条,沿街开设各色商铺五六十家,晨昼两市,四方客商往来如织。20世纪40年代末,贸易最为繁荣时,这里的商铺一度发展至100余家。作为水陆交通的“咽喉”,这里也曾是嘉定抗清斗争的主要战场、近代军事要塞。此外,风土清嘉的葛隆村还人才辈出,清代举人甘安仁、名医甘云霖等史册流芳。
这些历史的印记不仅见证了葛隆村的发展变迁,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2016年2月《嘉定区保护村选点规划》公布,葛隆村被设为嘉定区保护村庄,为葛隆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保留村庄的历史韵味和文化特色,在发展过程中,葛隆村根据村庄肌理,结合村庄规划,延续了村庄整体生态人文格局,在维持“五宝”风貌的基础上开发打造“葛隆九景”。结合村内文保点的收储与修缮,打造“烟火老街”;聚焦“老宅”,引入特色民宿与体验服务功能;依托“老庙”,引入中草药体验园;亮化“老树”,拆除周边房屋整体打造“银杏瑞苑”,讲述红色文化和抗战历史故事;依托“老河”,打造“盐铁怀古”,集中展示盐铁塘与葛隆村的故事。
葛隆村在统筹村宅有机更新过程中,选择集中平移和组团式翻建“移翻结合”的策略,同时结合老街风貌的延承和保护工作,制定了老街建筑不超过2层、周边建筑不超过3层的总体方案,既解决了村民居住区域的拥挤、公共区域的不足,提升了居住品质,也留住了原汁原味的历史遗存。目前,葛隆村已完成202户农房更新,今年将推进50户的村宅更新工程。
此外,葛隆村还通过复垦土地开发林地果园,将骑行与采摘结合,目前已种植各类树木40亩4600余株,建设观光采摘道路900多米。依托位于外冈镇的嘉定数字化无人农场产业片区优势,葛隆村已建成888亩无人化作业示范农场。“古今结合”的农村风貌初步成型。
杏林葛隆,医润田园
如何将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优势,是葛隆村目前正在进行的探索。
曾在外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了18年医生的返乡书记陈学锋,将目光投向了中医药领域。他希望通过布局中医药产业,发挥葛隆独特的历史文化优势,为经济薄弱的家乡找到契合自身气质并能持续造血的支撑。
“我们这里有始建于明成化十年、为人们祈福治病疗疾、消灾延寿的药师殿,有400多年的银杏树,有浦逸敏阿婆集资买下村里信用社小楼与村民抱团养老的故事,我们还曾是嘉定有名的长寿村”,陈学锋说,这些都是葛隆村选择和发展中医药产业的底气。
葛隆村通过整合乡村文旅资源,引入第三方经营主体,努力打造成集药膳研发、中医药文化展示、非遗技艺传承、康养民宿、旅游观光等元素于一体的中医药文化村落。
目前,中医草药百草园在稳步建设中。人们可以在此观赏和学习了解各种各样的中草药,了解中草药的种植、炮制、配伍等知识,亲身感受中医药的疗效,深入了解中医药文化。中医草药百草园将在此基础上升级为中草药种质资源保育基地以及大学生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基地,成为中医药的研究、教育和发展的载体。
产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经济薄弱村振兴经济的重要抓手。葛隆作为保护村,将在尊重和保护历史文脉的同时,充分挖掘自身优势,结合市场需求,找准产业定位。未来,葛隆村还会将中医药文化与农文旅相结合,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和体验,带动就业,推动村级经济发展。“希望日后大家来到葛隆,可以领略到‘盐铁塘边赏花’ ‘葛隆老街推拿’ ‘老宅祖居文化’ ‘银杏树上春芽’ ‘药师殿旁煎茶’的美好图景。”陈学锋说。
文:赵一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