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菜霜霉病的识别和防治
菠菜霜霉病:由鞭毛菌亚门真菌菠菜霜霉菌侵染所致。
一、发病症状
菠菜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叶片正面病斑呈淡黄色,不规则形,大小不一,边缘不明显。病斑扩大后,互相连接成片,后期变褐枯死。叶片背面病斑上产生灰紫色霉层。病害从外叶逐渐向内叶发展,从植株下部向上扩展。空气湿度大时病叶易于腐烂,严重的整株叶片变黄枯死。
二、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或卵孢子在秋茬菠菜上或越冬菜株上越冬,种子也可带菌,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来源。第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孢子囊,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或直接萌发产生芽管,从叶片的气孔或表皮侵入。植株发病后,又在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
病菌喜低温高湿的环境,最适宜发病环境为日均温度7-15℃,相对湿度85%以上,最适宜发病生育期为五叶以上至采收前,发病潜育期5-15天。
上海地区菠菜霜霉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3-5月、9-12月,春季一般发生较轻,秋冬季9-12月发病偏重。秋季多雨、多露的年份发病重。一般重茬地块、浇水量过大的棚室,该病发病重。
三、防治措施
(1)合理轮作,及时清除前茬作物残株落叶,带出田外深埋和烧毁。
(2)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科学浇水,防止大水漫灌,加强放风,降低湿度;在菠菜生长阶段适时喷施壮茎灵,使植株健壮、叶片肥大,提高抗病力。
(3)早春发现系统侵染的萎缩株及时拔除烧毁。
(4)药剂防治。霜霉病的防治药剂较多,在发生初期开始,每隔7-10天用药防治一次,可选择687.5克/升氟菌•霜霉威悬浮剂、8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50克/升嘧菌酯悬浮剂、1%申嗪霉素悬浮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