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航头镇:“科技+积分”模式赋能乡村治理效能提升
产生日期:2025-02-06 11:29 来源: 东方城乡报
□记者 刘晴晓
“做好事有钱分,做好人也有钱分”,在浦东新区航头镇,村民参与村庄建设、遵守村规民约,便能通过简单便捷的操作获得积分,再兑换成看得见的奖励。“科技+积分”模式加持下,农村人居环境从“村里事”变成“家家事”,既美了环境,也美了民风。
按照“积分制”的相关规则,村民依据维护人居环境、做人诚实守信、家庭文明美德等生产生活的各类表现,都可以获得积分,且一年内可以进行两次积分兑换。
近年来,“积分制”激活了乡村全面振兴的“一池春水”。2024年,浦东新区航头镇13个村积分制参与率达99.73%。小小的积分由村民从日常的行为规范中获取,又不断扩大用途,回馈到村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做好事有钱分,做好人也有钱分”
七旬老人沈先生不定期就会在商店购买米面粮油,花的并不是钱,而是积分。在航头镇,积分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能让积分变钱,源于镇里推行的“积分制”。
“积分制”就是以分数的形式,对村民参与村庄建设、遵守村规民约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相应量化。村民得的是分,分到的是钱,大家做好事有钱分,做好人也有钱分。
哪些积分能赚钱?
信守房屋安全承诺,规范房屋出租且租户信息登记及时准确,可积10分;无私拉乱接电线、无违规使用液化气瓶、无群租现象、无违法经营,可积10分;违法出租、违法经营,扣100分……有奖有扣,积分规则上墙展示,一目了然。
2021年,通过梳理乡村治理的痛点堵点、明确积分指标和标准,镇里对15个部门、42项涉及乡村治理的事项进行了分类整合,形成5个维度14类事项,建立了积分正负面清单和导向明确的指标体系。如今,镇里对指标体系进一步做了优化调整。
“我们把人居环境美、文明新风扬等10类事项纳入正面清单,将违法行为、新增‘两违’等2类问题纳入负面清单,为村民划定不能违反的法律‘红线’,形成循序渐进的积分梯度。”航头镇农发办主任黄秀英介绍道,建立积分分值梯度表,按照事项任务完成的难易程度,形成公约制、承诺制、审核制三类不同积分申请事项。同一类事项根据完成情况不同,给予不同分值,并在按年度、季度、月度等频次的评分周期内,评定积分事项。
“‘积分制’首先要解决的是怎么让大家愿意参与。”黄秀英说,清晰规范的项目分类、简单便捷的操作、看得见能兑换的奖励等因素是吸引老百姓广泛参与的有效途径。
为保障乡村治理积分制工作有序推进,航头镇成立了乡村治理积分制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和镇长任双组长,同时,进一步完善镇、村两级乡村治理工作组织保障,形成“镇-村-组”三级联动保障机制。13个村党总支牵头组建各村积分制工作推进专班、各组积分制工作推进小分队,村党总支书记带领“两委”干部、党员骨干深入网格、队组,通过“围炉夜话”“三会一说”等形式开展政策宣传、意见征询,并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增设积分制接待窗口,为村民答疑解惑,提供指导1.7万余次,并积极发挥村党总支在积分内容、评价方式、结果运用等各个环节的作用,确保积分公平公正。此外,航头镇还开展了积分达人评选工作,扬先进、树榜样,形成“一人带动一家、一家带动一组、一组带动一村”的良好氛围。
“拍照上传,就可以一键办理积分登记”
一大早,丰桥村村民李红就在屋前的小花坛里忙碌着。秋冬时节,落叶纷纷,得趁晴好天气赶紧打扫。“把落叶、杂草都清理干净,拍照上传,就能获得积分。”李红抖抖手上的泥土,打开了手机里的积分平台向记者展示,“小事不小,一个积分就是一块钱。你看,爱护环境的同时,家里一个月油盐酱醋的钱就出来了。”
在推广积分制过程中,航头镇建立了数字智慧化积分平台,在运行过程中不断探索农村数字化转型在治理领域中的有效运用。
“我们打造了一个面向村民的积分制小程序,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黄秀英表示,村民进入小程序后,可以家庭户为单位,针对不同事项的具体要求和评分特点差异,开展积分申报、查询和兑换,还可了解自家在组内和村内的积分排名。在此基础上,航头镇通过优化操作,进一步简化积分申报流程,推进村级组织减负增能。同时,建立面向村级组织和职能部门的PC端审核平台,可以实现村民自主申报、相关部门核定情况、后台系统整合分析的数字治理闭环,截至目前,已累计审批事项超43万件。
“重要的不是有多少积分,而是通过积分这种形式,把村民组织起来,让大家都有参与感,激活村庄的内生发展动力。”黄秀英说,为营造比学赶超的火热氛围,形成全民参与的乡村治理积分制长效管理机制,镇里通过对各项积分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形成村均分排名图、村总分排名图、积分热力图等,村民可以实时查看自家的得分情况和村组的排名情况,并通过接入城运中心的积分治理系统,实现积分信息与城运中心“一网统管”基础信息实时互通,为各部门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如,系统将农村自建房、家庭安装灭火器等信息进行实时传输,业务部门以此为依据,科学划分不同的自建房类型,辅以三色动态预警管控,筑牢乡村消防安全“防火墙”。
“乡村美了我们也受益”
在丰桥村,有村民主动在自家房屋外墙刷上彩绘;有村民把家门口的菜园子规整得漂漂亮亮;有村民自发组建了志愿者队伍,定期巡河护河。“乡村美了我们也受益。”当地村民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航头镇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环境整治和长效管护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由“村里事”变成“家家事”。2023年,村民主动配备家庭灭火器4073个、安装室外充电设施5247个,8712户出租情况主动报备、租房信息登销及时准确,村民素质明显提高,乡邻之间和谐友爱。
美的不仅是环境,更是民风。航头镇某村负责人告诉记者,由村民共商共议,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尊老爱幼、扶残助困等内容写入村规民约,自觉推动建设文明乡风,以“小家美”带动“大家美”,推动村庄由“景美”向“德美”延伸。
2024年11月,记者走进长达村时,正值“航头镇乡村积分之旅体验季”主题活动举行。活动现场颁发了“积分达人”证书。“我算过,到2023年年底,我们家取得了1637分积分,也就是获得1637元!”长达村20组村民李琴芳的“积分成绩单”让很多村民羡慕不已。“配备灭火器材、安装室外充电装置、保持庭院整洁,这些身边的小事都是获取积分的来源。”聊起申领积分的“攻略”,李琴芳如数家珍,“积分次数多了,就从‘门外汉’变成了‘熟练工’,我还加入志愿者队伍教村民们如何申领积分呢。”
按照“积分制”的有关规则,村民依据投工投劳、诚实守信、家庭美德等生产生活各类表现,都可以获得积分,并按标准进行兑换。通过积分兑换,村民们获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奖励激励,由此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到就业创业、发展产业、乡村建设、公益事业等村级各项事务中去。
“这就是‘积分制’的力量,这一模式建立了乡村治理利益联结机制,让村民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己家里的事,由此形成责权利高度统一的治理共同体,充分激发了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航头镇长达村村书记汪安达说。
“积分制”施行3年来,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村民的获得感大幅提升。如今,航头镇成功创建第七批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福善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长达村被评为上海市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