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雁”培育结硕果,绘就产业振兴新画卷

产生日期:2025-01-09 11:00      来源: 东方城乡报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自2022年起实施“头雁”项目以来,上海创新性地构建“1年系统培育+2年育后跟踪”长效培育模式,通过“一人一策”给予政策支撑、“一企一径”优化发展路径、“一业一群”谋划产业布局,配备区级“指导员”、市级产业指导组和政策指导组导师团、培育高校导师的“多对一”帮扶指导,在三年培育期内为“头雁”学员提供全方位综合支持和全程跟踪服务。

  第一期“头雁”通过三年培育,50名培育对象有何收获和成效?产业发展有何亮点和突破?日前,上海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开展第一期“头雁”培育成效综合评价工作,围绕个人发展、产业发展、示范带动、可持续发展等四个维度进行问卷调查,并赴9个涉农区深入走访调研。

  历经三年精心培育,“头雁”们成长显著。在个人发展维度,“头雁”们积极参政议政,为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建言献策,社会认可度、专业素养与领导力大幅提升;在产业发展上,“头雁”所在经营主体生产能力、经营水平、市场竞争力增强,实现转型升级,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在示范带动方面,“头雁”积极分享经验,辐射周边农户,形成良好“雁阵效应”;在可持续发展层面,“头雁”们不仅履行社会责任,参与乡村振兴、公益事业、吸纳当地农民就业,还增强了产业绿色发展意识,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协同共进。一场场座谈会中,他们纷纷交流了三年以来的成长与收获,感慨良多,也对各自产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大胆设想,坦诚地提出在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用地政策和融合发展等方面遇到的难题,并表达了对政府持续支持的深切期待。

  浦东

  支持政策出硬招,产业发展见实效

  通过“项目支持+产业扶持+激励保障+金融帮扶”综合支持,浦东新区的“头雁”培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一期9位“头雁”不仅掌握了现代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还成功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有效提升了经营管理水平。他们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提高生产能力;拓展经营业态,拓宽市场渠道,加强品牌建设,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4月,浦东新区农业农村委印发《浦东新区关于促进现代农业人才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支持“头雁”发展。

  目前已经向第一期“头雁”学员兑现每人10万元创业补贴,助推新一轮创新创业。同时,支持第一期“头雁”学员贷款2780万元,用于提升农业生产设施水平,创新经营模式,带动本地农产品销售。

  在政策扶持与经营能力提升的双重驱动下,“头雁”学员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所在企业的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示范等级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如学员王婉购置直播机6台、移栽机25台、农药喷洒机10台,推进茄果类和叶菜类蔬菜生产机器换人;学员黄生飞创新性地引入了数字人直播,短短3个月,直播订单突破1万单,为农产品的营销注入了新的活力,她还研发大米衍生品,推出米糕、米花糖、炒米茶、米酒等系列新品,既丰富了产品线,又精准对接消费者多元化需求,为企业赢得了更强的竞争力。

  上海富农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胡继军作为“头雁”代表介绍道:“富农种业2022年产值1200万元,2023年则达到了2000万元。”该公司培育推广优质品种,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其培育的小番茄品种在全国种植面积已超过3万亩,大番茄6万多亩,光皮黄瓜约占市场份额的30%,为乡村产业注入了强劲动力。

  金山

  产业引领示范作用显著

  近年来,金山区陆续成立了草莓、番茄、大米、鲜食玉米、小皇冠西瓜、蟠桃等10个产业化联合体。基于此,金山紧紧围绕乡村和产业的发展需要,关注新产业、新业态,第一期共选定9位主体作为“头雁”培育对象,由市农科院、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和金山区农技中心等技术专家构成的导师团,为学员提供精准、扎实的技术支撑。

  市农科院导师团为特色经济作物组(玉米和西甜瓜)先后建立起了鲜食玉米品种选育和绿色种植技术示范基地、优质黑津西瓜绿色种植技术示范基地,并挂设了“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科技示范引领基地”和“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专家工作站”;市农科院和区农技中心专家团队累计3人17次为鲜食玉米种植提供指导。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市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对水稻和智慧农业组的2个基地亲临现场指导,开展水稻覆膜降解技术研究示范现场指导和技术培训,开展稻米产业链绿色生产现场指导和技术培训,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还配送覆膜及机器设备价值共有10万余元。综合组导师团前往“丁义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如何提升企业管理和效益的指导交流,该企业年度销售额达1.28亿元,助推金山农产品年销售额73万元,其中米类49万元,豆制品类24万元。

  “头雁”培育项目实施以来,金山稻米和番茄产业引领示范作用显著。学员陈建宇以“稻花湾”为主打品牌的优质稻米产业已与132个合作社、12家家庭农场、35户种植大户、69家农户签下了种植订单,面积达3万亩,带动增收超320万元。学员张卫红牵头的番茄研发中心引领全区5家种植专业合作社加盟,助推金山区番茄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并帮助周边农户销售蔬菜达2100吨,带动菜农增收300余万元。

  学员唐偲经营的上海壹加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专家们的指导下一步步壮大,目前学历和职称也进一步提升,她在座谈会上表示,“头雁”项目带给她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改变,“3年的培育让我看了很多,也沉淀了很多,决策能力、思路和眼界都上了一个台阶。”

  学员夏赟的上海禾粟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是金山为数不多的本地服务队,今年的农机服务面积达到了5000亩次。“头雁”项目启动三年来,他的农机服务队添置了不少设备,服务面积和职能也得到了拓展,多次举办农机培训,后续有望在金山牵头组织一个农机服务联盟。

  在导师团的加持下,学员李少龙的上海田甜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成了小型西瓜的试验田,多个新品种、多项种植新技术在基地试验推广,他摸索出的不少“土办法”也得到了导师的认可。

  崇明

  重塑乡村产业发展格局

  “‘头雁’培育项目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座谈会上,上海静捷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庭峰表示,通过集中授课、线上学习、考察互访、导师帮扶等多种方式,学员们显著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并明晰了符合自身实际的产业发展计划。

  自第一期“头雁”项目实施起,崇明区严格规范选人程序,经过前期报名、遴选,切实将有头脑、有思路,敢于探索创新的引领型“头雁”选拔出来,首批培育了10名“头雁”学员,其中既有大米、蔬菜、花卉等产业的龙头企业负责人,也有直播电商、乡村休闲旅游等多元领域的新农人。

  为促进“头雁”作用发挥,以“头雁”学员担任协会、公司负责人为契机,崇明区先后通过重组、整合等方式建立河蟹、蔬菜、白山羊、大米龙头企业,形成稳定的产业联盟;成立了河蟹、白山羊、大米、蔬菜等行业协会,建立了“龙头企业+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的产业联合体发展模式,重塑乡村产业发展格局;以“头雁”为引领,由龙头合作社“抱团”成立的集团公司,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区域化品牌、统一销售标准,搭乘“优农三兄弟”区域公共品牌的“快车”,助力崇明特色农产品进一步“出圈”。

  由“头雁”宋家坤所在的上海齐茂粮食专业合作社、上海崇明纯香粮食专业合作社与上海百农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规模化水稻种植主体负责人入股组建的上海崇明米业集团有限公司,水稻种植面积共约5万亩。通过“行业协会+团体标准+龙头企业”等产业化发展“三件套”新理念,推动了集团水稻标准化生产、标准化加工、标准化存储和科技化服务,逐步形成“六好”崇明大米,努力将崇明稻米品牌打造成为崇明农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志与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此外,第一期“头雁”们还积极参与崇明区“家门口产业”项目,通过联农带农益农促进农户共同增收,并逐步建立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杨吉学员所在的上海慧聪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探索“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模式,与新洲村、新卫村开展“村企抱团”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带动所在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周边有意愿农户种植菌菇,由慧聪合作社进行技术指导、管理和销售,并向村集体经济组织分享利润,帮助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嘉定

  “嘉”有头雁,带动销售有妙招

  嘉定区第一期共培育了2名“头雁”,人数虽少,但各个都是精兵强将。

  为了更好地发挥头雁们的专业优势,推动嘉定地产农产品的销售和宣传,2023年初,海尚嘉源联社成立,专门负责“我嘉生鲜”微信小程序的建设、运营和管理。目前,联社共有成员单位6家,其中“头雁”作为主创成员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嘉生鲜”是嘉定本地特色农产品统一线上销售平台,一直致力于以最快的速度让市民吃上品质最优的嘉定地产特色农产品。联社接手运维后,不断升级完善平台功能,2024年新增商户采摘券、门票、活动组合优惠券,现场核销、本地团购、客户定制商品兑换券等功能。截至目前,签约入驻平台的农业经营主体达30家,入驻规模进一步扩大、经营主体类型不断丰富。

  此外,联社不断加快推进农业数字营销战略转型升级,加大“嘉定嘉品”区域品牌打造。一是开展地产农产品直播带货活动。开设“嘉定嘉品”抖音店铺和微信视频号直播,从去年3月18日起在抖音平台开展地产农产品直播带货活动,去年5月15日起在视频号开展地产农产品直播带货活动,汇集了地产大米、沪红糯玉米、贝贝南瓜、柑橘以及地产加工类农产品,向网友和消费者推介嘉定特色地产农产品。通过直播,不断开拓销售网络,现物流配送范围已扩大至全国14个城市。二是积极开展农产品线上线下展示展销活动。线上与中国银行合作开展满减和热门地产农产品秒杀活动,线下开展新春大联展活动和季度“美食节”展示展销活动。三是依托我嘉邻里中心,开展农产品团购活动,有力提升嘉定地产农产品品牌美誉度和“嘉定嘉品”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

  宝山

  驱动产业创新升级,赋能乡村振兴

  作为宝山区的第一期“头雁”,吴斌积极促进杨行镇乡村农业发展的现代化的同时,加快实施产品品牌战略,全面提升产品社会价值,提高市场竞争力。他构思了杨行镇的特色番茄产业的发展蓝图,设计并注册了针对小番茄的品牌和IP形象——“杨小茄”,在近两年的番茄上市周期内启用新的品牌和包装,增加农产品的经济效益,提高经济价值,打造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创立单独的品牌效应。

  同时,他也关注员工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通过积极参加市、区两级农业农村委和农广校组织的各项培训与交流活动,增强员工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吴斌表示,未来将继续转变思维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自身先从“经验型”转向“技术型”,壮大个体经济,从而带动其他个体和集体产业转型升级,为实现乡村振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上海安硕蔬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涂德露在第一期上海“头雁”培育中学习到了许多三产融合、合作社管理和农业政策方面的知识,领悟了农业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并将自己的深刻感悟以及合作社在科技与产业结合、“机器换人”等方面的实践分享出来。涂德露表示,将继续推动农业创新和三产融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闵行

  坚定目标,展现使命与担当

  2022年,叶健华以上海浦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身份入围“头雁”项目,1年的系统学习更坚定了他的目标。2023年他勇于挑战自我,跳出已经培育成熟的项目,陆续进驻3家合作社,完成了从职业经理人到“老板”的身份转变。目前,他的产业涵盖粮食、蔬菜两大主导产业,总面积近700亩,由他设计的“亲田坊”品牌已经上线。在产品方面,他依旧继续坚持“耕者用心食者安心”的经营理念,在有机方式种植“一亩菜园”的基础上,注重个性化品种种植与休闲体验功能融合。

  陈江芹是上海群立粮食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三年的“头雁”培育,让她的专业素养、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在她的带领下,合作社获得2023年上海市第二批劳动教育基地、2022年区级示范合作社等荣誉。在竞争激烈的全国绿博会中,合作社的大米产品一举夺得2023年的金奖。

  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陈江芹积极推动品牌转型,从单一的大米销售转向稻谷的多元化经营,开设亲子研学项目,并利用互联网+线上平台开展直播带货活动,为合作社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头雁”项目不仅帮她获得了个人成长和技能提升,也让她深刻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陈江芹为所在村的居民提供了50余个劳动就业岗位,以实际行动展现出“头雁”的使命和担当。

  奉贤

  产业升级、品牌树立,助力增产增收

  奉贤区共选出6名合作社带头人确定为第一期“头雁”项目培育对象,产业涵盖种植、养殖、花卉、经济作物等。这些“头雁”培育对象均为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经培育,“头雁”学员企业通过“帮扶指导团队”聚焦政策、联络专家,取得了产业升级、品牌树立、增产增收等成效;同时,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农户。

  上海资福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沈锋表示:“参加‘头雁’培育,让我们这些经营主体的负责人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方方面面的提升都很明显。”2023年,奉贤区成立优质大米产业化联合体,资福合作社也是联合体重要的成员单位之一,种植有奉贤优质大米品种“美谷2号”,并积极由“卖稻谷”向“卖大米”转型。“过去我们单枪匹马发展,大米也就卖到每斤2到3元,如今通过抱团式发展,每斤能卖到5元,效益显著提升。”

  “过去我只知道自己种植蔬菜,品种较为单一。通过‘头雁’培育,这两年,我调整了种植的品种,优化了种植结构,让合作社的蔬菜种植产业得到多元化发展。”上海贤瑞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卓昌盛表示,“头雁”培育为农业从业者提供相互认识、深入交流的平台,从中了解农业产业发展新技术、新模式。

  学员何春梅经营的上海宝熠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区农业农村委、市农科院质标所的牵线搭桥,成功在云南建成200亩的生产基地,生产大花飞燕、大丽花、非洲菊等花卉,不仅销往全国市场,还出口国外。

  学员徐丹所在的上海欣桥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水稻全程机械化服务,“我们还添置了植保无人机,可以为蔬菜和果园生产提供施肥、打药等服务,进一步拓展了业务范围。”在头雁导师的帮助下,徐丹还取得助理农艺师职称。

  顾永豪作为上海腾达兔业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打造植物工厂,引入喂兔机器人、自动水浇灌系统等新科技,合作社的自动化育秧工厂不仅满足自身的水稻育秧需求,还为周边2000多亩水稻提供育秧服务。他打造的“金农栖居”农业展示基地已成为上海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让奉贤的中小学生亲身感受现代智慧农业带来的变化。

  黄艳霞深耕葡萄种植,她所在的上海城市果园葡萄种植基地引进源自美国的珍贵葡萄品种“马斯卡丁”,并与上海交通大学葡萄与葡萄酒研究中心合作,成功进行规模化种植。

  青浦

  育好“头雁”,领航“雁阵”

  自2022年起,青浦区着力开展“头雁”培育项目,筛选推介来自上海世鑫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上海太来果蔬专业合作社、上海彰显渔业专业合作社、上海绿延有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上海优禾谷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和上海绿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6位带头人成为第一期“头雁”培育对象,制定“一人一策”培育目标,召开“头雁”座谈会和不定期现场走访,指导对接精准的政策支持,“头雁”培育项目扎实有效,助力“头雁”领航产业腾飞。

  ——以硬件更新助力产业升级换代。经过扶持,绿延合作社冷库项目建设完成,草莓自动化分拣设备已准备投产;绿椰合作社已完成264个棚门改造并通过验收,“鱼虾菜”数字智能化软件平台系统已初步完成;世鑫合作社接受蔬菜机械化指导,并对合作社大棚进行宜机化改造;太来合作社2020年都市蔬菜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已通过验收,并在区农业农村委指导下建设2022年都市蔬菜特色产业集群续建项目。

  ——聚焦“集体+个人”协同提升。第一期“头雁”在相关部门的扶持下建设相关基地,如市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区科委的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区教育局的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其中,优禾谷合作社已创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头雁”对象田椿燕通过指导被评定为中级农艺师;刘永军通过指导被评定为高级农艺师,2023年获评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同时荣获青浦工匠称号;高伟华、刘永军、王印被认定为青浦区农业创业人才,享受人才奖励扶持。

  在“头雁”示范带动下,“雁阵”效益凸显。青浦区通过“合作社或企业+农户”的模式,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达到技术提升、产值提高的效果,带动周边农户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头雁”相关品牌也被纳入“鱼米之乡”平台和“淀湖源味”区域公用品牌,通过市级、区级媒体进行线上线下宣传推介,鼓励“头雁”结合自身优势,引进农旅项目,打造三产融合产业链,进一步提升示范带动性。目前,“头雁”对象合作社已有4人获评青浦农业青年人才称号,1家合作社配送部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头雁”在人才引领和聚集上发挥了引领和带动作用。

  松江

  为传统农业注入“新活力”

  松江区第一期“头雁”项目共有6位带头人入选“头雁”项目,他们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善于接受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和新理念,同时能够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

  培育期间,不少政策“红利”惠及“头雁”。松江每年选拔一批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对创办种植业、养殖业等现代农业产业实体,具有一定规模,应用先进的种养技术,品牌影响力较大,并带动农民生产,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和农业科技带头人,给予奖励,6位“头雁”均获创新创业带头人;鼓励“头雁”进行农产品品牌建设,按照《松江区地产农产品品牌建设补贴资金管理办法》,“头雁”优先申请各项补贴;“头雁”优先申报各类农业项目。目前,松江2名“头雁”成功申报上海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支持3名“头雁”申报2023年中央财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项目。此外,松江区浦南倾斜资金项目向“头雁”聚集,为其设施装备升级改造提供资金补助。

  “头雁”也为松江传统农业注入了“新活力”,通过“合作社或企业+农户”的模式,“头雁”引导带动周边农户从“卖稻谷”到“卖大米”向“卖品牌”转变,不仅提升了经济效益,也提高了农户收入,实现了社会效益。范慧峰2023年带动62家合作农户,带动面积近9500亩;2024年带动72家合作农户,带动面积近10000亩,该联合体稻谷收购价为2元/斤,每亩可为农户增收400元左右。何杨阳带动16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销售1785亩松江大米,实现增收15%左右,还承担了新浜镇全镇机械化插秧、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年增加就业3500余工次,带动该镇剩余劳动力年增收2万余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无人机农民飞手160余人。张春辉带动10户家庭农场,销售1680亩松江大米,每亩增收约360元,户均增收5万余元,以农产品为依托打造两个体验式农场,发展休闲农业,拓展农业产业链,合作社开设多家实体门店,并搭建线上商城,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吸引了超30万客户,农产品销售量和销售额大幅增长,全年收入2300万元,同时,通过“头雁”培育,赴海南建立基地,帮助当地种植户增收致富。

  培育一支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队伍,目标在于乡村产业振兴中引领一方、带动一片,形成“雁阵”。

  通过三年的培育和实践锻炼,第一期“头雁”学员已经成为上海市乡村产业振兴的中坚力量。上海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校长黄辉表示,对本市第一期“头雁”培育成效进行全面评价,是为了检验培育目标达成情况,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激励“头雁”更好地发挥联农带农、兴农富农作用。

  □李朝平 王萍 俞秋秋 陈维 李琪吉

  记者 曹佳慧 许怡彬 陈祈 见习记者 王珊

标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