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黄技术”助力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

产生日期:2021-07-23 14:06      来源: 东方城乡报

  □记者 施勰赟 

  摄/见习记者 杜洋域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生态环境优良,林木茂盛,有着丰富的野生桑黄资源,已相继在桑树、黄栌、槭树、紫荆、黄连木、忍冬树上发现野生桑黄;同时,远安县是嫘祖故里,有着悠久的种桑养蚕历史,具备了发展桑黄产业的文化、生态、资源条件。为推进当地桑黄产业的发展,远安县政府向具备雄厚研究实力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寻求技术支持。

  7月16日,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张劲松所长一行应邀参加了远安县政府举办的桑黄产业发展推进会,并与远安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嫘祖桑黄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双方联合在当地食用菌龙头企业——湖北森源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嫘祖桑黄研究院,将在桑黄新品种选育、种源收集、栽培模式探索、品牌商标打造、桑黄中药饮片规范制定等多方面深入合作,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延长当地桑黄等食用菌产业链。

  会上,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所所长张劲松,远安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彭立明为研究院揭牌。张劲松表示,大健康产业是农业发展的方向,桑黄作为珍稀药用真菌具有很好的产业优势,食用菌所会为远安县桑黄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助力当地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彭立明对上海市农科院专家前阶段的技术支持和取得的成效表示感谢,对远安县相关部门和企业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他要求参会人员将此次会议作为远安县食用菌提档升级的动员大会,把桑黄产业发展作为推动远安县食用菌产业升级的抓手,强化责任,分工协作,把每一项计划落在实处。(下转6版)  (上接A1版)

  在森源公司的嫘祖桑黄品比试验栽培现场可以看到,设施化栽培模式下,部分品种桑黄出菇情况良好。森源公司的桑黄生产试验区,有个品种的桑黄一个菌包最多可出四个子实体,“这是上海专家带来的 ‘沪桑2号’。这个品种较其他菌株优良性状表现突出,适合远安县规模化栽培。”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基地依靠上海市农科院桑黄项目组在菌种、栽培技术等全方位支持下,于今年1月15日开始建造了适合桑黄设施化栽培的菇房,尝试桑黄相关试验菌包的生产,第一阶段桑黄优良品种筛选及优良配方筛选的试验正在进行中。目前试验的有7个人工栽培用菌种和3个本地桑黄野生菌种,虽仍处于生长阶段,但“沪桑2号”子实体饱满、色泽均匀、成黄率高,较其他引入品种,在同等生产环境下的生长优势已十分明显。

  在配方筛选方面,桑黄项目组专家主要尝试了三种代料菌包配方,分别为桑木、杂木以及桑木混合杂木的配方,于5月中旬开始在菇房试验,通过综合比较生长速度、抗逆性、桑黄色泽、成黄率等指标,最终筛选出最适合桑黄生长的培养基质。

  “桑黄菌包在培养和出菇期间的温度、光线、通风调控等对桑黄子实体的生长质量十分重要,菌包通过标准化培养,形成生理成熟的菌包才能形成良好的子实体,保障高产优质。”桑黄项目组专家李正鹏介绍,设施栽培能够将这些指标控制在一个相对平衡且稳定的状态,但若要大面积推广,如何在大棚中稳定出菇是下一步需要探索的关键技术,“桑黄的生长周期90天,是其他菌菇的近三倍,需要探索适宜当地气候的生产标准,并做好产前培训。”目前,森源公司的大棚生产基地正处在试验阶段,专家们正在通过反复试验比对,探寻最优方案。

  据介绍,远安县是全国农业(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区、中国香菇之乡,有悠久的食用菌栽培历史,也培育了不少食用菌产业龙头企业。具有发展桑黄产业的基础与优势,通过加深合作,有望突破目前桑黄产业发展的瓶颈。市农科院食用菌所桑黄项目研究团队为远安县做出桑黄产业发展规划,计划通过5年时间,分阶段突破技术难题,逐步扩大当地生产规模,跨领域协作延长桑黄产业链,从引进品种到试验栽培再到规模化种植,做好当地桑黄种质资源库建设,逐渐建立标准规范,尽早形成地方中药饮片标准。


标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