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农委 “政风行风热线”访谈

产生日期:2018-02-24 16:00      来源: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 李晔

主题:政风行风热线直播

时间:2018年2月25日

地点:上海广播大厦

 

主持人(李斌):听众朋友周末好,这里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新闻广播为您播出的《政风行风热线》节目。我是主持人李斌。

今天来到“政风行风热线”节目做客的是市委农办、市农委的有关领导,首先介绍一下嘉宾,他们是中共上海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主任张国坤,市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处长孙海,市农委蔬菜办公室主任史明。

欢迎三位来到我们节目当中。大家对于上海农业发展有些什么样的意见,对于市农委的工作有什么样的意见、建议都可以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参与到节目当中,同时欢迎大家在阿基米德当中找到我们的“政风行风”节目。

今天节目主要是围绕上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些相关问题,同时还有上海本地产的农产品的供给保障以及安全监管方面的一些相关问题,和大家做一些交流。大家都可以就这样的问题提出您的意见建议,如果您是农村朋友,更欢迎您的参与。张主任,我们知道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是聚焦“三农”工作,而且中央也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样一个大的战略,对于上海农委来讲有什么样的具体想法和措施?

张国坤:上海“三农”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全面开展“三农”工作的重要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工作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提出了农业供给侧改革。十九大以来把乡村振兴作为一个战略,作为全党一项重要工作做出重要的部署。上海在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下,坚决贯彻中央的指示,在这个当中我们感觉到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的供给侧改革,核心要意就是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标志就是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具体的表现就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主持人:我相信这是广大的市民尤其是农民朋友一个期待和向往,具体到上海来讲,现在上海的“三农”工作总体的情况怎么样?

张国坤:上海的“三农”工作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表述:一是总体的水平,上海农业现代化、都市现代农业指数这两个指标,按照农业部的测评,这两项指标在过去一年当中都是名列全国第一。过去一年都市现代绿色农业有了一些新的进展。上海在全国率先整建制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产品的供应保障能力稳步发展、稳步提升。同时在创建过程中,我们按照城市供应的需求,把蔬菜尤其是绿叶菜放到重要的位置。同时我们在保证和保持地产农产品供给的同时,使本地产农产品的质量方面,处于安全可控的状态。

主持人:现在说可追溯的安全监管体系,在农产品上面有没有一些数字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张国坤:地产农产品的可追溯源的信息系统覆盖率达到90%以上,在这当中对农产品的安全溯源,让大家买到地产放心的农产品上面,我们的指标也是在全国处于领先的地位。

主持人:上海本地产的农产品,我们的可追溯体系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这个数字还是很可观的。

张国坤:在都市现代绿色农业的推进过程当中,我们长期重视科技进步,重视农业科技在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当中的支撑作用,我们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也达到的70%。

主持人:我们知道在今年4月1号将要开始实施《上海市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条例》,这在去年获得市人大的通过,这个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上海相关的农村改革等等,意味着什么?

张国坤:即将实施的上海市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条例,是上海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保障和法律支撑,使得我们农村集体经济有序健康稳定发展有了更强烈的支撑作用。从整个全国来讲,我们农业农村改革在两个方面做了相当多的工作:一是农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我们已经向中央提出了报告,上海已经在去年年底全面完成。按照国家要求登记颁证的按照率达到95%以上,我们达到了99.6%,几乎要百分之百。这是因为上海长期以来重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和颁证,我们有比较强的基础。

主持人:这对于稳定农民的意愿,鼓励他的积极性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张国坤:这个指标如果能够达到比较完美的程度,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也是保护了农民在土地和土地上面产生的利益方面的支撑,能够保证大家共享土地产生的效益。

主持人:我们阿基米德平台上一位听众说,农业从宏观上来讲就是科技兴农、规模效应。留住农民,这非常重要。

张国坤:这是非常有针对性,也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农业的规模化,适度规模和规模化经营,是现代农业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第二,农业农村要现代化,人才一定是第一要义。所以留住农民,培育新型的职业农民,科技兴农、规模经营,从宏观上真的是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必须要面对和必须要长期重视解决的一个问题。

主持人:我相信这也是乡村振兴战略里面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我们知道现在大家都在讲新农村的建设,上海最近这五年新农村建设成绩也不错。我看到一些数据,说近五年来上海市累计完成了涉及30万户的村庄改造,而且有27万户的农村生活污水设施改造也完成了,这对于我们在乡村里面生活的农民朋友,他们的生活质量也会有非常大的提升。

张国坤:对,从整个上海来讲,市委、市政府长期把农村、把郊区作为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点,应勇市长一直要求我们三个倾斜,向郊区倾斜、向农村倾斜,包括社会治理,执法队伍也要向农村去倾斜。在这当中我们觉得卓越全球城市建设当中农村不能成为短板,共享卓越全球城市建设的成果当中,农村、农民、农业要迎头赶上。所以在这方面我们对村庄改造,尤其是农村的基础设施,特别是环境建设,这几年我们按照规划、计划扎扎实实推进,村庄改造十年来已经完成了近60万户。

主持人:我刚才说的是五年的数据,十年来已经60万户。

张国坤:对,我们大概再花三年左右的时间全部完成,即到2020年全部完成村庄改造任务。同时生活污水目前正在加大推进力度,小型化、就地化的处理方式,能够使得农村的污水像城市一样得到有效的治理。同时包括垃圾、农业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都在逐步改善当中,包括农药、化肥的减量化,使得新农村建设按照“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作为一个整体的考虑。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我们在美丽乡村建设当中也产生了一些有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到去年为止我们已经有了62个。所以大力开放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我们在“三农”工作当中一个重要的考虑部分。农业的生产必须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

主持人:没错,我们一定要在环境生态友好的基础上发展农村、建设农村。你刚才讲到实施化肥农药的减量化,在阿基米德社区上有一位听众说怎么解决农药的残留问题,这个跟农药减量化相关。

张国坤:农药的残留问题是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化肥农药的残留和对农产品食用安全性当中,也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我想请我们监管处的孙处长来回答一下。

孙海:听众朋友,应该说整个地产农产品农药减量化工作,主要是通过标准化生产来开展。因为作为上海来说,我们整个标准化生产的水平应该走在全国的前列,我用一个数据来说一说,整个“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认证率,这是什么概念呢?整个“三品”认证的产量占整个上市地产农产品的产量已经占到75.46%。整个认证率,“三品”也是政府对安全优质农产品一个主导的品牌推进工作。上海的占比非常高,我们是通过“三品”认证的推进工作、通过标准化生产工作、通过上海地产农产品使用农药都是政府推荐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通过这些措施来确保整个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在规定的限定值以内。用一个结果来介绍,全年对地产农产品的监测、农残检测以及产品质量的检测,全年地产农产品监测合格率已经达到99%以上。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确保地产农产品的合格。

在这里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实际上在生产过程当中病虫害的发生会使用一些农药,我们现在在推进应用的都是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但是有残留并不代表产品就不合格,只要在安全值内、限定值内这个产品就是合格的,所以借这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下。

主持人:随着科技的发展,我相信低毒低残留指标会越来越好。

孙海:都是按照国家的标准,我们国家对农药残留定限定值是非常严格的,经过两年做几十种不同的实验,然后再确定限量值,所以限量值和残留值概念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只要在限量值以内这个产品就是合格的,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这是国家经过两年实验做下来,每个农药都要定一个。

主持人:谢谢孙处的回应。也谢谢大家在阿基米德平台上给我们这么热烈的互动,上面有很多的听众朋友在提问题,说自己的意见、建议,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今天的政风行风,今天来到我们直播间的是上海农委几位嘉宾,我们的热线电话62780990已经开通,欢迎大家在阿基米德当中找到政风行风热线的节目社区,在直播贴上跟我们互动。

主持人:刚才讲到目前上海“三农”大概的情况,其实我们归根到底美丽乡村的建设,还有相应的一些土地确权等等,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没有一些改善和提高,现在上海的农民收入水平怎么样?

张国坤:农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也是长期对“三农”工作衡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上海到去年年底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800元,增长了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了7.2%,这个水平在全国长期处于领先水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城乡收入差距依然非常大,我们的“剪刀差”依然存在,城乡收入比依然超过了2%,大概在2.12%左右,这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农民收入在提高,城市居民收入也在提高,“剪刀差”依然存在,虽然在全国处于领先,但是未来还得认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主持人:还有提升的空间。我们平台上有听众朋友就这个问题也在说,刚才有讲到现在在农业工业化相应的发展过程当中,如何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失,另外讲到“剪刀差”,有听众朋友说“剪刀差”工业要反哺农业,只靠现在的价格杠杆还不够。还有听众朋友讲到,现在的农村里面留下的现代农业生产主体人员,主要是年纪偏大,越来越老龄化。有没有相应的措施?这句话说回来,就是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农村来?因为现在会看到有很多农村里面的年轻人离开农村,到城市里面去务工、工作,有些什么样的措施吸引他们回到农村,来参与到现在的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当中,上海有些什么样的措施?

张国坤: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在乡村振兴战略当中考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我刚刚也讲过,农业、农村现代化没有人才支撑是很脆弱的。

主持人:人才是根本。

张国坤:所以大家会看到在今年上海乡村振兴战略的配套措施和文件方面中,对人才有几个基本的考虑:一是创造条件,鼓励有志于投入“三农”工作的人才到农村去,给他创业创新提供便利和平台。二是加大对农民就业的技能培训,第三是近年在职业农民培训方面更进一步的加大和提升力度。所以农业农村离不开人才,人才向农村回流是上海是否能够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主持人:加大在这方面的鼓励和扶持的力度。说到乡村振兴战略,上海是超大型的城市。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后,市委、市政府也非常重视,现在我们已经在进行大调研的工作,咱们结合大调研、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有一些什么样的着力点?或者说上海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当中,除了刚才讲到人才方面要加大力度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要着手建设、解决的问题?

张国坤: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们立即启动了上海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实施意见的文件起草工作。在这个文件起草过程当中,我们结合市委部署的大调研,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把基层最迫切、最希望在顶层设计上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广泛地研究。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也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区、听取乡镇,甚至跑到村里听取村民和村干部的意见,把它作为今年上海实施一号文件重点要突破的问题。重点要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哪些顶层设计,需要哪些措施,我们正在研究当中,所以今年落实上海振兴战略当中我们全面贯彻中央的部署,结合上海的实际,切切实实能够在农业强、农民富上提升我们的操作和导则、计划,在政策方面展开一些更大的研究。

主持人:会有哪些聚焦呢?

张国坤: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为一个总的要求,依托国际大都市的优势,以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完善乡村规划为引领,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希望我们在政策的指引和指导下,能够使农业农村,尤其是农村的面貌持续改善,农民的收入持续增长,能够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更高水平的城乡融合发展。具体的目标任务就是我们到2020年有一个三年行动计划,把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作为一个根本目标,初步实现布局合理、产业融合、生态优美、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服务健全、风貌特色鲜明。到2035年和上海卓越全球城市目标相衔接的时候,希望农业农村基本实现现代化。

具体的文件,一是实施意见再加若干个配套的措施,我们对这些配套的措施也进行了梳理,目前基本确定会有接近20个左右的文件。有的是改善的、有的是提升的、有的是增长的,我们对最近几年来在有效期里面涉及所有“三农”的128个文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全面的梳理根据乡村振兴战略分三个部分,在上半年会出齐20个左右配套文件。

主持人:完善的、提升的、新增的,就是乡村振兴战略怎么在上海落地、发展。

张国坤:明确重点、聚焦难点,在政策、要素配置上要有突破。

主持人:哪些是难点呢?

张国坤:比如说资源的配置,比如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比如说大家议论比较多的我们跟江浙地区有差距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还有我们在思考农业农村的产业,除了农业之外有哪些产业能够在城市化过程当中有它发展的空间,我们要做深入的研究。

主持人:现在有深入的想法吗?

张国坤:正在研究中。

主持人:我也希望咱们这个研究的成果能够指引或者引领上海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

张国坤:这些研究可能会先选择有条件的试点,由试点突破以点带面,今年我们试点正在权衡过程当中。

主持人:还没有定下来?

张国坤:已经在广泛收集,然后再集中提炼。今年会有农业农村产业支撑和发展,按照富在产业的要求,刚刚说的这些,按照中央的要求,我们会确定若干个试点。

主持人:榜样引领作用非常重要,我们接听一位市民电话。——汪先生。

市民电话:我是来自浦东的一位村委会的村书记。很有幸收听到你这个节目,振兴乡村战略作为基层同志来讲更加关心这个事情。首先自己也是作为一个农民,作为一个村的主任、书记,这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一个主线。很荣幸打进这个电话,借此机会请教一下张主任,现在大家都比较关心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会给上海的农民带来什么具体的实惠?另外问一下,下一阶段对如何建设好美丽乡村有什么考虑?就提这两个问题。谢谢。

主持人:能给我们农民带来什么样的实惠?另外在建设好美丽乡村有什么具体的考虑,能够让村支书有更好的工作指引去落实。

张国坤:你提的这两个问题正是市委、市政府要求我们市委农办、市农委正在加紧牵头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同意你的观点,乡村振兴如果没有给农民带来什么实惠的话,乡村振兴就是一个空中楼阁。所以乡村振兴当中,我刚刚已经反复讲过,第一是美在生态,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当中、美丽乡村建设当中能够把生态水平提得更高。第二是富在产业,目的就是怎么样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第三是根在文化,把乡村的机理、脉络、乡村的风俗成为文化,作为一个传承。所以在这当中,今天我不能讲得更具体,但是您提的这个问题就是我们目前在深入思考的问题。这不停留在思考阶段,而是会在今年上海市一号文件当中有明确的表述。

美丽乡村建设,浦东也是美丽乡村建设当中水平和标准都比较高的一个地区,但是我们也感觉在美丽乡村建设当中对体制机制方面还需要比较完善和加强。所以近来在大调研当中,反复听取基层和郊区意见,大家对美丽乡村建设中,九龙治水的状况,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协调推进中给基层在操作方面带来很大的不便利,或者说前后项目安排当中有时间差异,不能有效整合。所以今年在美丽乡村建设当中会重点在体制机制上面做一些研究,目标和方向就是大专项加任务清单。大专项就是目标、任务,任务清单就是所有的部门,你提出你的要求,任务清单包括在专项里面。然后各区政府作为实施的责任主体,我们提出要求、明确目标,加强督促,最后考核。尤其是乡镇在美丽乡村建设当中整合更多的资源,充分调动乡村的积极性,有效解决体制机制方面在基层操作当中也是放管服改革当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提高基层的积极性。

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我们也会做一些完善和调整,正在研究当中,就是未来的美丽乡村以什么更高水平、更高标准的形态来推进,我们会在今年乡村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当中有所体现。

主持人:谢谢张主任的回应。我们平台上听众朋友也就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像这位听众朋友对于上海保留保护的村庄需要市政府统筹的考虑和支持,从农村产业发展、农民房屋建造、房屋增值等方面需要加强顶层设计,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跟刚才讲的进行统筹非常有关系。

还有听众“春眠不觉晓”,他说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不仅上海有,也是全国性的问题,上海有条件在破解这个问题上走在前列。

还有WQCJ说,他关注崇明岛农家乐的发展,他说这个发展也要关注到现在正在建设的世界级生态岛的建设和发展的目标,农家乐的发展也要相应的更规范,相应的规范不要跟大的目标产生冲突,造成一些影响等等。

还有一位听众朋友说,希望针对农民能够推出更多的培训活动。

听众说希望农业信息化走在前面,起到引领的作用,尤其是大计算、物联网方面做顶层设计,如何运用现在更新、更好的技术来服务于上海的农村农业发展。大家都提到这样一些期待和自己的一些向往。

主持人:谢谢大家非常关心“三农”工作,也谢谢大家非常关心今天我们代表上海“三农”来做的节目,感谢大家,有听众提出来破解二元结构上海应走在前列,我觉得这是对的,因为上海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和上海作为特大城市当中我们“三农”工作的水平,破解二元结构我们是有条件的。就上海来讲,二元结构最小的区已经到了1.7左右,平均城乡收入比,我们在2.1左右,走在前列的已经到了1.7。这是什么概念呢?国际上有一个通行的数据,2以下就是城乡二元结构是趋于合理,比较合理。城乡收入的二元结构在全世界都存在,所以这方面2是比较合理的分界线,越往下就越完美。上海有空间,我们有差距,但是我们会按照听众的要求,会认真破解二元结构的难题,就是怎么样提升农民的收入,城市居民的收入不可能停下来等农民的,所以怎么样加快提升农民性收入增加的水平,拓展收入来源,这是破解二元结构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会认真地给予思考。

主持人:再来接听一位听众的电话。——倪女士。

市民电话:张主任好,正好有幸能够打进电话来,我是一个家庭农场主,也是合作社,我们蔬菜基地是位于崇明区的向化镇。市和区都提出了要加强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建设,我想问一下市农委在蔬菜方面有什么样的政策支持?

张国坤:蔬菜方面,你提的这个问题在目前上海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当中,我们在去年做了非常有利的推进、首先从上海的生产农业、产业结构来讲,你从事的行业是我们这个城市永远摆脱不了、永远需要、天天需要的蔬菜,尤其是绿叶菜的生产。今年政策方面具体会请史明处长向你解答。从大的方面上海是完善了上海的农业规划,规划方面我们按照市政府的要求严格按照“十三五”的规划,在规划上面永久保留50万亩的蔬菜生产空间,确保城市未来地产农产品绿叶菜的有效供应。从发展方向来讲,蔬菜,尤其是绿叶菜会是上海在今后整个地产农产品抓消费升级需求当中非常重要的方面。目标是希望在蔬菜生产方式上进一步降低化肥农药使用。减量化,按照孙处长刚刚说的,高效、低毒、低残留是我们的方向,让大家能够吃到更放心的绿色蔬菜。

至于相关的政策和接下来的考虑请史处长给你解答。

史明:非常感谢这位听众关心上海蔬菜的生产,也感谢为上海菜篮子的供应,作为蔬菜基地、蔬菜合作社做出了贡献。围绕蔬菜的绿色发展,我们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我想重点介绍一下,2018年我们启动的一个比较大的专项,蔬菜生产保护区的绿色生产能力提升的重大专项,也是按照现代都市绿色农业三年行动计划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专项当中我们将会聚焦到三个方面加大扶持的力度。

一是培肥地力,把菜地养的壮壮的,地好才能种出好的菜,这当中推广应用有机肥、生物菌肥这些措施,来提升土壤的地力水平。二是推动蔬菜绿色生产,这当中除了刚才讲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另外也要推广一些化学农药的替代技术,要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比如说利用杀虫灯、防虫网,比如说利用生物的,生物农药、生物天敌,来替代化学农药的使用。第三方面要把蔬菜的菜园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通过堆肥转废为宝,这样蔬菜不光绿色发展还能做到清洁生产,提供更多的绿色蔬菜产品。绿色产品通过认证以后也有一些奖励的政策。

主持人:您一开始讲到蔬菜生产保护区,这是什么概念?

史明:从去年开始我们按照农业部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上海把蔬菜作为重要的农产品,作为一个保护区的概念去划定。也就是刚才张主任提到要规划引领,把发展空间通过保护区的形式,划定出来,加大建设的力度。

主持人:跟刚才张主任讲的50万亩是一个概念。听众朋友李慧珠说,我们想听听绿色食品相关的解答。张主任讲到,包括史主任也提到,要加强、增加优质绿色产品的供应,蔬菜也好、其他的一些相应农产品也好,在源头上面咱们都有什么样的措施呢?

张国坤:绿色食品是优于食品安全,安全是底线,是以无公害作为标志,绿色食品是往健康方向去,吃的更健康。很惭愧你提的问题是目前上海的短板,也是中国农业生产方面比较大的短板。我们未来的努力方向,都市现代为什么叫绿色农业呢?都市是地理标志,现代是目标,但是形态就是绿色,绿色农业是上海未来发展的空间和主要目标,所以我们即将会上下形成一致,提出要求,在乡村振兴战略当中,把上海的地产农产品的绿色三年行动计划作为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志,也会作为重要的制度安排。未来的公共财政,资源、土地、要素等等会向绿色方面倾斜。这个文件还没有下发,所以有些数字今天不方便讲,但是你会看到在现有的水平上有一个比较大的提高。把未来三年绿色农产品占地产农产品的比例,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志,各项工作会围绕“绿色”来做。在这当中,刚刚史处长也讲了,“三区”划定当中,把蔬菜作为保护区来建设,保护区确立以后,今年上半年会完成,完成以后未来的工作重点就是保护区,蔬菜生产保护区当中,门槛就是希望绿色作为主要方向。同时也会在未来的配置、政策的支持当中,向绿色方向发展。在绿色的推进过程当中,我们的认证、品牌和我们的农产品质量监督,我想继续请孙海处长来解答,他比我讲的更专业一些。

主持人:有一个问题,现在绿色农产品的认证,现在大概有多少,这个标准怎么样?怎么样定的?

孙海:绿色食品是现在大家都很关注的,什么叫绿色食品?给大家介绍一下,整个绿色食品认证体系是农业部从90年开始推进。绿色食品,从质量、产地环境到生产过程的标准,生产的标准,以及到这个产品的质量标准,都有一个绿色标准。同时所有的标准都符合以后,你还要获得绿色食品的标志才能够称其为绿色食品。现在大家在超市里面都可以看到绿色食品有一个绿颜色,上面是一个小太阳,下面是一个小苗的标志,贴在上面。有这个标志就代表是绿色食品。上海“三品”认证是全国遥遥领先,整个认证率是75%以上,但是绿色食品比例相对还是比较低,下一步还要进一步往这方面推进。我们还是从标准抓起,现在的生产,整个面上的生产,要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来进行生产,整个质量管控也要按照绿色食品的质量管控进行。这个已经在形成我们的操作规程,按照这个质量标准已经在生产当中推进。张主任说绿色食品结构上偏低,但是我们绿色食品在全国的认证率是最高的。

主持人:今天回应了很多听众朋友在阿基米德平台上的留言、建议、意见,接了两通电话,相信大家在这50多分钟的节目时间中,肯定还有更多的想法想表达出来,但是时间有限没有办法把所有的留言、所有的电话都接进来,在节目之后还会有什么样的途径可以跟农委进行交流呢?

张国坤:一个小时的节目快结束了,关心“三农”工作的听众非常多,我们今天也很受启发。大家给了我们一些很有针对性,希望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很欣慰大家提出的问题和现在正在思考的大体上还是很吻合的,“三农”工作有一个“三农”服务热线,今天没有机会,或者还想表达自己意见、建议的听众,可以通过上海“三农”服务热线12316,提出更多有建设性、有意义的意见和建议。“三农”服务热线也是市政府考核我们接受民意,或者针对群众、社会提出来的问题,改进政府的工作方式、改进服务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

主持人:谢谢张主任,也谢谢史明主任和孙处长来到我们节目当中,今天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

 

标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