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美丽乡村建设
主题:上海市美丽乡村建设
时间:2015年6月13日
嘉宾: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城镇规划处处长应建敏
背景:2014年,按照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关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部署,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要求,本市启动了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以村庄改造项目为载体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此次访谈,主要对本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背景、目标任务,以及首批美丽乡村示范村评定等工作做了介绍。
主持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进行的怎样了?美丽乡村的创建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包括各种软件硬件,象村容村貌,经济条件、村民生活质量、特色产业等等。
应建敏:听众朋友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交关有名堂》这档节目,和广大听众朋友一起聊聊美丽乡村建设。你刚才讲得很好,“郊区、乡村也是我们上海的郊区、乡村,都是上海的一份子”,我想只有我们6000平方公里的郊区环境好了,上海的环境才真正好了。
大家都知道,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生态文明。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这几年,市委、市政府开展了一系列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比如,连续两轮的薄弱村路桥建设工作、河道整治工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村容整洁创建工作、农村村庄改造工作等等,使农村基础设施和综合环境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中心城区相比,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还依然薄弱,人居环境脏乱差的现象还比较突出,这与上海要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还存在差距,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尤其这次,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整建制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村的环境美、产业强是创建示范村的基础条件。
上海市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是去年启动的,市里制定了工作意见、建立了领导小组,配套了扶持政策,确定了建设规划,构建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制度框架。上海美丽乡村建设以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作为主要目标,在保障农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的基础上,促进农村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用一句简单的话讲,美丽乡村“路要平、桥要安、水要清、宅要净”,在这个基础上,实现“村美、人和、业兴”。
关于建设美丽乡村,市里明确一条主线,12个字,就是“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首先是“美在生态”,美不美首先看生态好不好,生态美,一是看生态景观美不美,比如村庄的自然环境美、建筑的布局美、绿化造林美,二是看环境面貌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污染问题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比如农业的生产方式是不是生态,农村的生活方式是不是生态,农户生活污水是不是乱排乱放,垃圾是不是集中收集,畜禽粪便有没有得到治理。第二是“富在产业”,农村要有产业,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我们提倡要淘汰落后的产能,发展养老、休闲、旅游等一些符合农村发展方向、环境友好型的新兴产业,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在现代农业生产方面,要配套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积极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还有就是提倡拓展农业的综合功能,发展高品质、规模化、规范化、特色鲜明的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项目,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再来讲讲“根在文化”,文化元素是乡村发展的底气。不仅是要保护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还要发展农村的新文化。我们上海农村有很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田山歌、阿婆茶、打莲湘,还有很多传统的工艺,比如金山的农民画,崇明老白酒制作工艺,农村还要很多名木、古树、百年老屋,这些都是文化的根,是乡村文化的魅力所在。
可以讲,美丽乡村是一种生态、产业、文化同步建设的理念,不仅仅是农村的外部形态要变美,更加重要的是农村的内涵要提升,要内在美,这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
主持人:首批美丽乡村示范村评比已经结束了。总共评出多少家?他们都有哪些特点值得介绍推荐。
应建敏:首批的美丽乡村示范村是去年的8月份开始申报的,在今年3月份正式确定,一共15个。具体是:浦东周浦镇的棋杆村、书院镇的塘北村,闵行浦江镇的新风村,嘉定华亭镇的毛桥村、马陆镇的大裕村,宝山罗泾镇的洋桥村,奉贤庄行镇的潘垫村,松江泖港镇的黄桥村、叶榭镇的井凌桥村,金山廊下镇的中华村、山阳镇渔业村,青浦金泽镇的蔡浜村、朱家角镇的张马村,崇明横沙乡的惠丰村和竖新镇的仙桥村。
这次评定的市级示范村可以讲都是经过多年努力而创建形成的,凝聚了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关注,基层同志的创新和智慧。这15个村在自然生态环境、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文化传承方面都很有特点。比如说,宝山罗泾镇的洋桥村,洋桥村是上海的北大门,跨过村里一座小桥就是江苏的浏河,这个村是近郊地区比较难得的富有农村乡土气息,而且是以传统农业生产为特色的村庄,洋桥的宝农34大米,连续5年夺得上海市优质大米评比金奖,听众朋友有机会可以买来尝一尝。再比如,浦东新区周浦镇的棋杆村,毗邻迪斯尼,靠近周浦花海,这个村集体经济实力非常雄厚,而且注重农业的发展,村里的平棋葡萄非常有特色,多次获得过全国葡萄行业协会的金奖。借着区位优势,村里还发展了“疯狂的农民”旅游项目,人气很旺。比如,崇明县竖新镇的仙桥村,自然环境优美,村里成立了粮食、果蔬生产等6个合作社,绿色、生态、循环的现代农业生产特点十分鲜明。同济大学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帮他设计了一个创意民宿,吸引不少白领去度假。比如,松江泖港镇的黄桥村,是黄浦江上游三江汇合处,利用自然区位优势,引进了浦江源温泉农庄。村里有大片的涵养林,是泖港镇万亩粮食优质高产示范基地的核心区域。黄桥村的文化建设也很有特色,是上海楹联第一村。还有,青浦朱家角的张马村,张马村就在泖河边上,2014年开始美丽乡村建设,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还特别注重营造乡村田园的野趣,农家小花园很有特色。村里现在发展了几个基地:寻梦园香草基地、蓝莓特色水果基地、农情园基地、有机水稻生产基地,还在筹建一座500亩的湿地生态园,农业旅游正在蓬勃的开展。其他村也很有特色,比如嘉定大裕村是马陆葡萄的发源地,奉贤潘垫村四季都有节庆(春赏菜花,夏食伏羊,秋品新米,冬看民俗),金山渔业村是上海最后一个渔村,可以讲,15个示范村是上海新农村建设成果的缩影,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主持人:普通市民朋友能去美丽乡村体验吗?怎样去体验?
应建敏:我们热切欢迎广大的市民到美丽乡村体验。我们一直讲城乡异化发展,城乡间要素的流动、理念的互通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也是农村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美丽乡村示范村评定正是一次推动城乡交流的机会,希望广大市民关注美丽乡村,走进农村体验农情,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近阶段,我们正在上海农委政务网上建设美丽乡村专栏,作为宣传展示的重要窗口。目前,作为过渡期,我们会将美丽乡村的相关政策、15个示范村的一些信息及时发布到上海农委政务网的村庄改造专栏,市民可以点击查询。
主持人:我们上海市农委曾经联合市旅委举行过“我最喜爱的美丽乡村”评选活动,这两者有什么不同?或者讲这次评选是不是竞争更加激烈了?评比的条件又大大提升了?
应建敏:为了展示上海市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市农委联合市旅游局在2011年、2013年举办过两届“我喜爱的乡村”推荐宣传活动。“我喜爱的乡村”是一次宣传展示活动,依靠媒体的支持、市民的参与,通过市民投票和专家评定确定的,两届共推选出20个村、1个乡。通过活动,宣传展示了农村建设发展的成果。
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建设是落实中央、市委、市政府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美丽乡村建设更侧重于农村的全面发展,能够在生态环境优化、乡村产业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农民自治管理等方面为全市的农村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能够在全市的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当选的示范村可能没有吸引人的乡村旅游项目,但是可能具备了较高的现代农业生产水平,具有先进的乡村治理经验,具有很深的历史文化底蕴。
为了指导美丽乡村建设,市里专门出台了建设导则,目前正在考虑制定建设标准和指南,对美丽乡村示范村的评定,我们从规划编制、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乡村文化、长效管理、组织建设等8个方面确定了一些条件。同时,示范村的评定程序也非常严格,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聘请相关专家对各区县申报的村进行逐一的专业评估,再由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共同审议决定。这次第一批示范村的评定,竞争就相当激烈,申报的候选村达到26个,说明基层的积极性相当高。最后,只能通过量化评分、好中选优,确定了15家。不少这次落选的村正在积极筹备,还准备参加第二批的示范村的评定工作。
主持人:首批15家“美丽乡村”评出来后,后续还有什么工作要做?比方讲,15家是不是一贯制,还是每年都有评比淘汰几家?
应建敏:2014年是美丽乡村示范村评定的第一年,2014年底是评定出第一批,2015年内我们将评定出第二批,按照全市的工作意见,每年评定15个左右的示范村,到2020年累计形成100个左右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对评定出的示范村,我们有几项工作要做:一是作为宣传展示的窗口,为示范村作为推荐和宣传工作。目的是为了吸引社会各级关注美丽乡村建设,支持城乡统筹发展,也希望能够吸引一些社会资本、资金来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投资农村产业。二是关注、扶持示范村的后续发展。到2020年形成的100个左右的市级示范村都是规划长期保留的,是我们这座大都市重要的生态空间和未来发展的空间,有条件、还有能力把他们建设地更好。我们将依托市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聚焦政策、倾斜扶持,落实相关政策和项目,形成造血机制,使这些美丽乡村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同时,对于你刚刚提出的是不是有淘汰机制的问题,我们也正在考虑。对评定出的示范村,我们可能要建立一定后的期评估机制,不仅是关注示范村的发展,推进示范村越来越好,更重要的是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完善政策,使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不断提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