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的河鲀真的无毒吗?

产生日期:2013-06-20 04:30      来源: 上海三农服务热线

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了解河鲀毒素的来源。目前主要有两种解释,⑴河鲀不像毒蛇,自身不会产生毒素,野生河鲀的毒素是从它的食物链中获得的。海洋中有一些细菌如放线菌、弧菌、假单胞菌中含有毒素,海底的一些滤食性贝类喜欢摄食这些细菌,而河鲀又喜欢摄入这些带毒贝类。毒素通过食物链转移、储存到河鲀体内。⑵河鲀体内存在一种能产生河鲀毒素的共生细菌,产毒菌分泌的毒素被肠壁吸收后,积聚在卵巢、肝脏、精巢、肠、皮、肌肉等部位。其次,还要了解河鲀人工养殖有淡水和海水两种环境的养殖方式。

在淡水环境中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养殖的河鲀,国内外研究的结论都是无毒的。如我国不少地区淡水养殖的1~3龄暗纹东方鲀,经检测均无毒或低毒(低毒的含量低于2微克/克,属于基本无毒)。这一结果的依据是在淡水养殖环境中,不存在有毒的生物饵料;因此从长江下游江湖中捕获的鲃鱼(暗纹东方鲀的幼鱼,尾重50克左右)也是无毒的。日本东京大学,用人工配合饵料喂养的河鲀,连续4年检测都没有检到毒素;而投喂河鲀带毒的肝脏的河鲀,其体内就会进入60%的河鲀毒素。然而在海水环境中,同样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养殖的河鲀,却有两种不同的试验结果。如日本某单位在离开海底10米以上的网箱中养殖红鳍东方鲀,经检测,肝脏、皮肤、肌肉和性腺中均无毒。但国外另一学者,把从自然海区捕捞的暗纹东方鲀和人工繁殖的暗纹东方鲀,分别放在室内海水中养殖半年,除了野生河鲀投喂小杂鱼和人工繁殖的河鲀投喂人工配合饵料不同外,其他的饲养条件都一样。结果两者体内的产毒菌组成没有较大差别,间接表明,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在海水中养殖的暗纹东方鲀体内仍含有河鲀毒素。因此,食用海水养殖的河鲀仍有中毒的风险。

目前,尽管国内少数地区允许个别餐厅经营河鲀,但市场上国家还是严禁销售河鲀的。如果市场上偶有不法商违法销售河鲀,因河鲀来源不明,消费者千万不能购买,擅自加工食用。河鲀毒素在100℃温度下需要煮沸8小时才能被破坏,即使在120℃高压高温下,也需3小时才可以完全解毒。河鲀毒素的毒性比氰化钠(俗称“三钠”)强1  250倍,只要食用100克有毒河鲀或0.5~3毫克河鲀毒素,就会中毒致死。对于误食河鲀严重中毒者,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