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10年上海市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市农场局)农技中心: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的通知》(农办农[2010]36号)文件精神和测土配方技术成果,特制定本市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为当地主要作物科学施肥做好技术指导。
附件:《2010年上海市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二00一年五月十一日
2010年上海市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上海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土壤为中偏碱性,农业生产基础好,历年来有机肥、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投入量大,秸秆还田率高,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推广面积大,上海土壤肥力总体水平较高。针对我市主要农业生产的特点和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召开,加大环境效益友好型作物绿肥的种植,大力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引导农民在主要作物小麦、油菜、水稻、蔬菜上科学施肥,努力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确保农业增产增收。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的通知(农办农[2010]36号)的精神,特制定本市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按照“增加产量、提高效益、保护环境”的要求,努力做到“科学、经济、环保”用肥,保障农产品安全。
(一)指导农民施“产量肥”。充分发挥肥料增产效应,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
(二)指导农民施“经济肥”。帮助农民选择适宜肥料品种,确定合理施肥量,采取科学施肥方法,增施有机肥料,降低生产成本。
(三)指导农民施“环保肥”。增强农民科学施肥意识,改变传统施肥方式,减少不合理施肥现象,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二、施肥原则
全市3000多个土样检测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6%,处于中上水平;全氮1.6g/kg,水解氮平均含量为136mg/kg,处于中等水平;有效磷平均含量为34.7mg/kg,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速效钾平均含量为119mg/kg,处于中等水平。针对以上土壤养分特点,各地在施肥上可参考以下总体原则:
(一)控氮、稳磷、增钾。依据土壤肥力状况和肥效反应,在施肥上要做到稳定和控制氮肥的用量,适当减少磷肥用量,合理增加施用钾肥,部分缺乏地区补充中微量元素。
(二)根据区域肥力差异,确定不同肥料用量与配比。充分利用测土配方施肥中土壤检测结果,针对不同区域土壤养分丰缺差异,有针对性地指导施肥。
(三)重视有机无机配施。充分利用目前推广的有机肥料和当地有机肥资源,增施有机肥;
(四)施肥与其他农事操作技术措施相结合,尤其要重视水肥一体化调控。
三、施肥建议
(一)小麦
2009年10月中旬到11月初,出现连续阴雨天气,部分田块出现积水现象,导致部分地区小麦出苗率差,重新补苗后生长不旺,前期麦苗普遍生长矮小,所以开春后需要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施肥促进小麦旺盛生长。
1、施肥原则
(1)适当控氮。
目前,全市平均氮用量在16公斤左右。属于较高的氮用量水平,必须抓好平衡问题,杜绝白地白种现象。根据试验和历年高产典型调查,每生产100公斤麦子需施纯氮4.5公斤左右,亩产300公斤小麦需施纯氮14公斤左右。因此,就总体而言氮肥用量不宜再增加,否则肥料利用率会降低,造成浪费。建议氮肥亩用量14-16公斤,适当增加分蘖肥,在高地力土壤可适当减少,对低地力土壤和砂性土壤可适当增加用量。
(2)科学运筹氮磷钾肥料比例,增施有机肥、复合肥。
随着水稻有机肥、BB肥的推广应用,小麦也有少数田块施用,但就大面积而言,有机肥、高效肥的投入仍普遍不足。复合肥N、P、K养分全面,追施不受干旱所制约,肥效长。小麦吸收氮、磷、钾养分有一定比例,一般为1:0.5:0.5,任何一种养分缺乏,都会制约其生长发育。目前施肥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氮肥用量偏高,磷钾肥被忽视。实践表明,小麦增施磷钾肥可提高氮肥利用率,对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抗逆力、增粒、增重效果明显。因此,小麦生产要推广使用复合肥,有条件的地区,可增施有机肥的投入。建议亩施纯N,P2O5和K2O各为14-17kg,2.5-4kg和2.5-4kg,N:P2O5:K2O控制在1:0.3:0.3左右。
(3)合理调节前中后期肥料分配。
科学分配肥料比例。根据高产群体质量栽培理论,必须适当降低中期的肥料投入,增加基肥和拔节穗肥的比例,主攻大穗、大粒,发挥品种优势。应把握“促两头,控中间”的施肥原则,围绕“前期促壮苗,中期保稳长,后期攻大穗大粒”的调控目标,适当减少中期用肥量增加后期穗肥量,要求前期基蘖肥,中期接力肥,后期拔节孕穗肥分配比例保持50%,15%,35%左右。
2、具体施肥方法
基肥和提苗肥:根据小麦生育规律和需肥特征,基肥是培育壮苗、增加有效分蘖的基础,因此要重施基面肥和提苗肥,满足麦子出苗--越冬阶段对肥料的需求,实现壮苗早发。施肥做到氮、磷、钾肥配合施用,一般氮肥用量要求达到全生育期用量的70%,磷、钾肥全部在施用基肥时一次性施用,提倡施用有机肥。建议亩施纯N,P2O5和K2O各为10-12kg,2.5-4kg和2.5-4kg,有些地方习惯在中后期施用磷钾肥的,要适当减少磷钾肥的用量留于后期施用。推荐每亩使用25%复合肥(10-7-8)50-60公斤,或者32%复混肥(24-8)30-40公斤,或者42%复混肥(24-8-10)20-40公斤。出苗后施用提苗肥,10-12.5kg尿素,苗势好的适当少施,苗势好的多施。有些地方习惯一次基肥施入,建议分次施肥,提高肥料效率。
分蘖肥:施肥时间宜早,多在冬前进行。习惯上都以追施氮肥为主,一般亩施尿素3-5公斤。但当基肥未施磷、钾肥的,且土壤供应磷、钾又处于不足的麦田,应适当加施磷肥和钾肥。尤其对于供钾不足的麦田,可在冬前撒施150公斤左右的草木灰。对于供肥充足的麦田,切忌过量追施氮肥且追施时间偏晚。否则,易引起贪青晚熟。
拔节肥和穗肥:冬后小麦拔节孕穗期是吸肥的又一个高峰期,此时期追施拔节肥能有效提高小麦的穗粒质量。一般每亩施用尿素3-5公斤左右。前期磷钾用量不足的,每亩用42%复混肥(24-8-10)6-10公斤代替尿素。
凡当前苗数不足40万的稻板茬,前期总用氮量不足17公斤的麦田,建议拔节孕穗肥分2次施用,第一次在倒3—倒2叶,亩施复合肥10--15公斤;第二次间隔7--10天后施用,每亩施尿素5--7.5公斤;少数播种早,群体偏大的田块,建议拔节孕穗肥在剑叶露尖、叶色明显褪淡时施用,亩施尿素5公斤左右;对于土壤肥力较好的西瓜茬、蔬菜茬麦田不提倡施用拔节孕穗肥。
(二)油菜
油菜为十字花科芸薹作物,吸收氮、磷、钾等养分较多。一般亩产油菜籽100kg,需吸收氮6.8-7.8kg、磷2.4-2.8kg、钾5.5-7.0kg。我区大量种植冬油菜,往往水旱轮作,土壤易缺磷,加上苗期土壤气温低,供磷能力弱,要重视增施磷肥。试验表明,油菜在生产中氮、磷、钾化肥的适宜比例为N:P2O5:K2O=1:0.5-0.7:0.5-0.7。如果亩产油菜籽150kg,一般需要施N15-17kg,P2O56-8kg,K2O6-8kg,通过增施有机肥料和水稻秸秆还田可以减少磷钾用量到2-3kg/亩。
施肥方法:
1.基肥:包括氮肥总量的50%,以及全部的磷钾肥及商品有机肥。由于化肥价格总体成上涨趋势,建议适当降低肥料投入,节本增效,推荐使用商品有机肥150kg/亩,并在此基础上施用25%复合肥(10-7-8)50-75kg/亩,或者32%复混肥(24-8)25-30kg/亩,或者42%复混肥(24-8-10)25-30kg/亩。施用32%复混肥(24-8)和42%复混肥(24-8-10)的,因磷肥施用量较少,还要增施过磷酸钙25-30kg/亩,可以与复混肥拌匀后一次施用。
2、追肥:分腊肥(苗后期追肥)和蕾薹肥(抽薹中期),一般每次各亩施10kg左右尿素,用32%复混肥(24-8)和42%复混肥(24-8-10)做基肥的,每亩用42%复混肥(24-8-10)20kg左右代替尿素。如果油菜长势弱,可在抽薹初期追肥,以免早衰;长势强,可在抽薹后期,薹高30-50cm时追施,以免疯长。花期应根据油菜长势决定是否追肥,如果需要追肥可在开花结荚期,喷施58%保力丰叶面肥(16-8-34),有较好的效果。如32%复混肥做基肥的,建议花期施用叶面肥。
目前尚未施用苔肥的田块应在近阶段内抓紧时间迅速补施,以促功,减轻前期受阴雨的影响。
油菜是需硼量较多的作物,对硼反应较敏感,在缺硼的土壤上易发生“花而不实”,即油菜不断开花而不结籽,又称萎缩不实症。凡是出现过缺硼症状的土壤,施用商品有机肥并在花期使用保力丰叶面喷施,症状即可减轻甚至消失。
(三)水稻(中稻)
3.1水稻施肥建议1:油菜、二麦、绿肥-水稻茬口
前茬作物为油菜和二麦,后茬直播水稻全生育期氮化肥(折纯氮)总用量16-18公斤/亩。前茬作物为绿肥,后茬水稻氮化肥(折纯氮)总用量控制在14-16公斤左右/亩。前后期用肥比例:基蘖肥占总量的70%,穗肥占30%(杂交水稻寒优湘晴、申优不施穗肥)。通过水稻专用配方肥料、商品有机肥料、绿肥和秸秆还田等技术措施,增加磷钾肥用量,建议N∶P2O5:K2O为1∶0.3∶0.3。如用高浓度掺合肥料,施肥时要防止肥料与种子、作物茎叶、根系直接接触,要均匀施撒,防止局部过量伤苗。基面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化肥施用。
基面肥包括秸秆还田、绿肥和商品有机肥,亩施碳铵10公斤(秸秆还田的可施20公斤)加过磷酸钙20—30公斤。
分蘖肥分三次施用,2叶1心亩施15公斤碳铵(或尿素6公斤)。间隔7天,亩施30公斤碳铵(或尿素12公斤)。再隔7-10天再施一次,亩施25公斤水稻专用配方肥(N:P2O5:K2O=24:8:10)。
穗肥一般分2次施用,长势旺的施一次,水稻品种寒优湘晴基本不施穗肥。穗肥若分两次施用,8月5日前后施第一次,亩施尿素5-6公斤,8月15日前后施第二次,亩施尿素5-6公斤。
3.2水稻施肥建议2:西甜瓜-水稻茬口
建议前茬为西甜瓜等经济作物茬口,适当减少后作移栽水稻肥料的用量。水稻全生育期氮化肥总用量控制在14-16公斤左右/亩。前后期用肥比例:基蘖肥占总量的85%,穗肥占15%。通过水稻专用配方肥料、商品有机肥料、绿肥和秸秆还田等技术措施,增加磷钾肥用量,建议N∶P2O5:K2O为1∶0.3∶0.3。
秧田管理:秧田基肥亩施25公斤42%水稻专用配方肥(N:P2O5:K2O=24:8:10)或碳铵30公斤加过磷酸钙30公斤做基肥。秧田追肥大苗育秧,2叶1心亩施30公斤碳铵,栽前3—5天施好起身肥,亩施尿素5公斤;小苗育秧2叶1心亩施20公斤碳铵。
移栽后肥料运筹:大田基肥亩施42%水稻专用配方肥(N:P2O5:K2O=24:8:10)25公斤分蘖肥。分蘖肥分两次施用,小苗移栽后7天,亩施碳铵20公斤,间隔7-10天再施一次,亩施碳铵20公斤。穗肥8月12—15日施,亩施尿素5—6公斤。
(四)设施蔬菜
4.1叶菜类蔬菜
施肥原则:坚持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的原则,重视优质有机肥的施用,合理配施化肥,有机氮与无机氮之比不低于1:1,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坚持平衡施肥的原则,以农田养分输入输出平衡为主,合理调节氮磷钾施用比例。一般生长期短,根系较浅,单位面积上株数较多,要求肥沃湿润的土壤,肥水供应充足。生长全期需要氮最多,到生长盛期需要增施钾肥和适当的磷肥。土壤中吸收氮、磷、钾等养分,主要取决于土壤供肥能力、土壤的环境条件及各种绿叶菜的生产特性。如菠菜吸收氮、磷、钾三者的比例为1:0.5:1.44 。芹菜吸收氮、磷、钾三者的比例为1:0.5:2.6 。
鸡毛菜(小青菜):中等肥力水平,667m2目标产量500-600kg条件下,基肥667m2施总养分45%BB肥(21:6:18)20-25 kg,提前1周撒施后翻耕。出苗一周后以水带肥,追肥1次,每667m2施尿素6-8 kg。收获前15天内禁止追肥。
芹菜:中等肥力水平,667m2目标产量2500-3000kg条件下,基肥667m2施优质农家肥2000-2500kg(或商品有机肥500-800 kg),总养分45%BB肥(21:6:18)20-25 kg,提前两周撒施后深翻入土。追肥分三次追施:缓苗后每667m2施尿素6-8 kg;旺盛生长前期每667m2施尿素8-10 kg;旺盛生长中期每667m2施尿素6-8 kg。收获前20天内禁止追肥。
大白菜:中等肥力水平,667m2目标产量3500-4000kg条件下,基肥 667m2施优质农家肥2500-3000kg(或商品有机肥800-1000 kg),总养分45%BB肥(21:6:18)25-30 kg,提前两周撒施后深翻入土。追肥分三次追施:莲座期每667m2施尿素5-7 kg;结球前期每667m2施尿素5-8 kg;结球中期每667m2施尿素10-15 kg。收获前20天内禁止追肥。
4.2茄果类
施肥原则:坚持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的原则,重视优质有机肥的施用,合理配施化肥,有机氮与无机氮之比不低于1:1,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坚持平衡施肥的原则,以农田养分输入输出平衡为主,合理调节氮磷钾施用比例。
番茄:番茄生产期长,产量高,对养分的需求量大,全生育期需钾、磷较高,氮次之,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1.1:1.1。苗期需肥量较少但养分需求较全面;到第一穗花开后,养分需求量逐渐增加;到结果期需肥量急剧增加;到第一穗果采收,第二、三穗果形成时需肥达到高峰期;施肥幼苗期应全面供应养分,座果后应逐渐增加氮钾营养。在中等肥力水平,667m2目标产量为3500-4000kg条件下,基肥667m2施优质农家肥3000-3500kg(或商品有机肥1000 -1200kg),总养分52%BB肥(21:13:18)30-35 kg,提前两周撒施后深翻入土。追肥分三次追施:第1穗果膨大期每667m2施尿素5-6 kg;第2穗果膨大期每667m2施尿素7-8 kg;第3穗果膨大期每667m2施复合肥10-15kg。
茄子:茄子喜肥且耐肥,较番茄需肥量大,对肥料需求以氮最多,钾次之,磷最少,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33:1.67。幼苗期需磷较多;结果盛期应补施氮肥与钾肥。中等肥力水平,667m2目标产量3500-4000kg基肥667m2施优质农家肥3000-3500kg(或商品有机肥1000 -1200kg),总养分52%BB肥(21:13:18)30-35 kg,提前两周撒施后深翻入土。追肥分二次追施:对茄膨大期每667m2施尿素5-7 kg;四母斗膨大期每667m2施尿素10-15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