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麦病虫发生趋势预报及防治意见
据各区(县)二麦病虫发生基数,结合天气情况分析,今年本市二麦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为中等程度。其中小麦赤霉病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小麦蚜虫中等发生,小麦白粉病、大麦赤霉病和粘虫偏轻发生。为有效控制病虫危害,夺取夏熟作物丰收,望各区(县)结合各自生产实际,认真做好夏熟作物病虫防治工作。
一、 发生趋势分析
(一) 赤霉病
1.发生程度
小麦为中等发生,自然病穗率为15~30%,重发田30%以上;大麦为中等偏轻发生,自然病穗率10~20%。
2、预报依据
(1)菌源:稻桩子囊壳于3月5日查见(奉贤站),其它各区(县)均在3 月20日左右查见,发生期比常年的3月5-10日基本相等。3月30日调查稻桩子囊壳穴带菌率为1.33%,病株率0.26%,子囊壳成熟度指数50.79%,预计子囊孢子释放峰期在4月10~20日,与小麦和部分晚大麦的抽穗期相吻合。
(2)天气:据气象部门趋势分析,今年4月10日至5月20日(小麦扬花至灌浆后期),总降雨量在90~155毫米,比常年的137.6毫米基本相同,雨日16~17天,比常年的17.7天也基本相同,且在5月上中旬时段有3~5天的暖湿天气出现。同时根据赤霉病发生历史资料与气象资料多因子关系统计,今年小麦赤霉病的自然发生程度为中等,大麦为中等偏轻程度。
(3)二麦品种及其生育趋势:今年全市麦子约60万亩(包括农场局),小麦主要品种为扬麦-158、扬麦-11和嘉麦一号,大麦主要品种为花培9430和申麦一号。根据苗情调查,今年麦子生育期比常年早5天基右,其中大麦在4月初始穗,4月10日前齐穗;小麦在4月10始穗,4月15日进入扬花期(感病期)。
(二)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3月30日查见,属迟发年份。随着气温升高,预计4月中旬起白粉病菌将迅速上升,发生程度为偏轻程度。
(三)、灰飞虱
根据近日在麦田、稻桩田和草地调查,每亩发生量在3200~6000头,高发田达万头以上。
(四)麦蚜
各县(区)植保站对麦蚜系统调查,3月30日有蚜株率一般9%,幅度0~26.75%,百株蚜量27.5头,幅度3~78.75头,比历年(1990年起)平均值偏低。预计麦子抽穗后,随着气温升高,麦蚜将明显上升,发生程度为中等。
二、防治意见
为确保今年全市粮食丰收,要求各地结合防治赤霉病时,兼治好灰飞虱,压低麦田灰飞虱的基数,减少灰飞虱向稻田迁移的数量。防治重点为小麦赤霉病、灰飞虱,对麦蚜和白粉病原则上结合赤霉病兼防,对一些感白粉病的品种,需单独加粉锈宁药剂。粘虫防治各地可根据田间实际虫情制定。
1、防治药剂:建议选用25%赤霉清农药每亩70克(一包) 和10%吡虫啉每亩40克,加清水50公斤喷雾。粘虫可用25%快杀灵防治。
2、防治适期和次数:防治赤霉病应掌握在齐穗至扬花初期全面施药一次,以后看天气趋势,如在灌浆初期有暖湿天气,应在第一次防治后的一个星期左右做好第二次防治。对晚大麦原则上在齐穗期普防一次。
3、在防治适期遇连续阴雨天气,要抓住晴天突击防治,决不错过防治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