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推广节水抗旱稻,助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产生日期:2020-07-31 14:40      来源: 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

我国水稻生产面临资源与环境严峻挑战,水稻生产用水占农业用水的 百分之70,同时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带来了大面积的农田面源污染和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上海是我国多条水系的下游,是农业面源污染的最大受害者,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上海市委、市政府以及广大市民的共识。

近日,由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持,上海市种子管理总站、上海天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和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共同参与实施的2017年科技兴农种业项目《“沪旱61”繁种能力建设和新型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通过验收,并获得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该项目通过示范推广适合于上海地区种植的节水抗旱稻品种“沪旱61”,并探索与之相配套的水种旱管和旱种旱管两种新型绿色栽培技术模式,为上海水稻生产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经过3年项目实施,建立“沪旱61”原原种扩繁基地1个,种子生产基地2个,累计生产原种6460公斤,大田用种12万公斤,集中展示示范点13个,示范面积2440.6亩,辐射带动面上种植24499亩。同时,通过滴灌试验和品种比较试验,表明在与秀水134产量持平的条件下,“沪旱61”可以节水百分之30,节肥百分之30,节药百分之26.6,为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水稻生产提供品种基础。此外,申请专利1项(一种鉴定水稻节水特性的试验方法和判定方法),制作科普传片一部( “沪旱61”节水抗旱水稻绿色栽培技术),为该品种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栽培技术指导。

随着我国水稻育种水平不断提高,生产上涌现出亩产超过1000公斤的超级稻品种,并在面上推广种植,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但是,我国仍有百分之65以上的中低产田难以满足超级稻品种对水肥与精耕细作的要求,制约了全国平均产量的提高,干旱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因此,在当前从生产转向生态,由传统的种植模式向绿色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的形势下,“沪旱61”由于能够节约灌溉用水,减少化肥和农药,可以大幅度地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碳排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作为一种节水抗旱稻,在一些灌溉设施不是很完善的田块种植以及外省市雨水少容易受干旱影响的种植地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挖潜种足,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水稻生产向绿色高效方向发展。

标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