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站好最后一班岗——记上海市崇明县建设镇阳光工程培训教师黄新民
在崇明县建设镇农技中心有一位从事农业植保、测报的老技术员,三十多年来,他一直奋战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上,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履行着他的职责,默默地为崇明的现代农业建设奉献着他的光和热,他就是黄新民老师。
黄新民老师今年已六十岁,今年的12月上旬即将退休,但在工作中,他还像以前一样积极、努力,勇于承担重任。虽然临近退休,但他仍承担起了2011年阳光工程水稻专业农民培训教学任务和科技入户指导工作。这是因为在他心中,传授知识,提高农民科学种植水平,让农户真正得到科技带来的效益是他的职责所在。
为了做好2011年的阳光工程培训工作,他认真调查所在区域的农户基本情况,有选择地确定专业农民培训人员名单,受训农户种植面积大、接受能力强,舆论威望高,使培训技术的推广效果事半功倍。针对培训班学员年龄偏大,学历较低的实际情况,黄新民老师精心备课,从实际、实用、实效出发,根据农户在生产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运用典型例子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深入浅出地与学员进行交流,与学员产生共鸣。为了提高培训效果,黄新民老师灵活安排培训时间,根据农时及时进行培训,使知识技术学以致用,立竿见影,从而激发农户的学习兴趣。在授课时,他利用病虫株实物作现场分析,并分发病虫情报及技术资料,受到专业农民的欢迎。在课堂培训的同时,他也不放松入户指导,除了与农户进行电话联系,及时了解农户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还经常放弃休息日深入田头,从不怕上午一身露水、中午一身汗水、下午一身泥水。
在黄新民老师的培训指导下,今年水稻夺取高产丰收在望,经过估、测产,培训学员中有田块平均亩产最高达到681公斤,受指导的周边辐射户水稻平均亩产达到612.8公斤,产量比去年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得到了农户的好评,使他们看到了科学的优势,促进了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决心。
黄新民同志的这种老黄牛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就是黄新民同志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