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事业的传承者 农民致富的引路人——记崇明县果树专业培训教师张文龙

产生日期:2010-07-14 06:07      来源: 上海市农委社会发展处

    今年52岁的张文龙从20岁起就扎根到了绿华镇,从此在基层的植保岗位一呆就是30余年,从血气方刚的毛头小伙变成了鬓角染霜的“小老头”,他痴心不改,无怨无悔。他的青春,见证了绿华镇从一片围垦滩涂变成柑桔的盛地,也让他从默默无闻的植保员成为家喻户晓的科技带头人、致富能手。

    三十年前,刚从学校毕业的他来到绿华镇开始从事植保事业,当时的绿华是刚围垦的滩涂,居住的大都是从江苏、浙江、安徽等贫苦之地迁过来的移民,主要以种植水稻为生,由于语言、地质、技术等多方原因,产量非常低,当地的生活水平均远低于我县其它地区。老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决心筛选出一种适合当地推广种植的经济林,带动周边农户搞些副业致富,于是在自家的院子里种起了枇杷、柿子、柑桔和苹果等经济林,他家的院子也因此成了试验地。虽说学了几年农业课程,但第一次搞种植,在实践操作中还是碰到了不少技术难题,于是老张利用业余时间钻研植保、栽培、土肥等技术,县里的、市里的科技人员也都成为他虚心请教的对象,经过多年的摸索钻研,如今的他早已成为当地有名的柑桔“土专家”。看到老张的柑桔种得这么好,周边群众也萌生了种植念头,致富不忘乡亲,他把学到的技术手把手、毫无保留地的教给周边的群众,在他的带动下,种植柑桔的人越来越多,渐渐成了规模效应。

    近几年来,县农委每年都组织农民举办科技培训、学习讲座、入户指导等,老张都因良好的业务技能和严谨科学的态度被县里聘请为崇明县果树农民培训和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与市县其他果树专家一起负责绿华镇的柑桔技术培训与指导。在柑桔管理的关键时间,他还多次主动请缨,配合市县科研部门,在绿华镇召开了多场专家技术现场会,将最前沿的实用技术传授给农民。通过他的努力配合,县林业站在绿华镇圆满的完成了农民培训的各项任务,并成功的举办了五次现场会,培训农民达800余人次。

    在培训指导中,他走村串户,经常出现在田间地头,帮助果农解决了许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6~8月是柑桔的用药高峰期,也是推广生物农药的最佳时间,这三个月也是老张手机最忙碌的时候,多年来的基层工作,老张的手机号早已广为人知,为此他不得不自掏腰包,配备了两部手机,确保此间期间的通讯畅通,做到有求必应,有叫必到。他还通过现场指导、上门交流、印发技术资料、广播宣传和培养科技领头户等多种方式,多渠道地直接与果农沟通联系,把技术送到每一个专业农民和桔农手中。通过多年的努力,绿华镇的生物农药使用量已占到全镇农药使用量的50%以上,果品的质量也有了明显改善。近年来,“飞岛牌”柑桔不仅取得了上海市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还被评为上海市名牌产品。今年,老张指导的多家桔农所产柑桔果形圆润、皮薄色红、肉质细腻,品质有了很大提高。他结对负责指导的绿华农贸总公司,选送的宫川蜜桔在由上海市林业总站和上海市迎世博安全优质林果产品评比推荐组委会联合主办的“2009年上海市优质柑桔评比”活动中获得金奖。

    近日来,随着长江大桥的开通,绿华柑桔种植的规模化效应开始显示出优势,大批量的游客停驻在桔园前,都想体验一下采摘的乐趣,柑桔的价格与销量直线上升,桔子单价提到每公斤约1.5元,并带动了周边的农家游,给当地桔农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

    吃水不忘挖井人,多年来,张文龙同志不计得失、一心为民的付出,当之无愧地成为当地群众心目中公认的致富引路人。他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谦逊的工作态度和对知识不断探索追求的精神,成为桔农心目中的优秀农技推广工作者。

标签: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