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为农田勤耕耘 细雨无声入心田──记宝山区水稻专业学员严正明
严正明,男,1953年出生,现担任宝山区罗泾镇民众村合作农场场长职务,具体负责全村农业工作。工作三十几年来,严正明同志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做事,努力参加各项区农委组织的农民培训,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合作农场各项工作始终走在全镇、全区前列。
严正明同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科学种田是硬道理”,为此,他积极参加这次稻麦高产种植的培训学习,不断汲取新知识接受新技术,边工作边学习,结合几十年来的种田经验,他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种植管理体系,播种、施肥、收割,都有一套严格的时间表,结合土壤、天气等综合因素,适时予以调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1年,农场小麦亩产平均760斤,水稻1200斤左右,科学种田体现了巨大成效。
传统的人工种田对人员的需求量大、劳动工作强度大,已远远跟不上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严正明同志深刻意识到农业机械化对提高整体农业水平的关键性作用。为此,他大力推行农业机械化,积极筹措资金引进现代化农机,在市区镇三级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在农场自身建设的不断努力下,目前已经引进各类大型机械设备10余台,总价值达150余万,基本实现了播种、施肥、收割、烘干全程机械化,通过各种农机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增加,大幅度提升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他十分重视农机队伍的培养,作为一个兼职农机手,他积极参加农机安全和操作的各类培训,努力掌握要领,在两忙抢收的实战中,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原则,一人身兼“养修用”多项职责,为粮食的丰产丰收打下了基础。
合作农场的核心就是一支稳定的职工队伍。严正明同志通过不断摸索,将全体人员分为两组,一组为农机组,专门负责农业机械;另一组为种植组,种植组下面又分若干个种植小组,落实责任、包产到组。通过多劳多得、奖罚分明的管理体系,极大的提升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2011年职工分配人均2.3万元,处于罗泾镇前列。
在确保粮食作物的同时,严正明同志本着“进一步提升农场效益,进一步提升农民收益”的理念,今年上马了“优质食用菌”及“有机草莓”两个项目,建设了占地3000多平方的食用菌基地,目前3个大棚已经投产,春节前可以上市,预计市场前景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