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培训让我尝到了甜头——记青浦区水稻专业农民陆朝辉
练塘镇水稻专业农民陆朝辉,宽宽的肩膀、结实的手脚,走路都透出一股子劲,既朴实肯干又精明上进。他长期从事水稻生产,从最早种植练塘本地水稻品种,到近年来通过农业技术部门引进的新品种“秋优金丰”等,一直忙碌在田间地头,勤勤恳恳,稻田里总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
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对水稻生产技术要领掌握不透,不同品种的特殊要求认识不深,本地土壤、肥水和气候条件了解不多。加上没有参加过系统的学习培训,对先进的种植技术知之甚少,大多凭个人的老经验进行生产,虽说也赚了点钱,但是没有把新品种、新技术的增产潜力发挥出来,生产水平不高,尽管承包面积不少,但始终没能拓宽致富的路。
自2010年镇农业服务中心组织开展水稻农民培训以来,陆朝辉同志非常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积极参加每次培训。课堂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努力消化课堂上老师讲课的知识,课间结合自己生产中碰到的问题虚心向授课老师请教,钻研精神得到各位老师的肯定。他主动索取老师的联系方式,在生产中碰到实际问题随时向老师请教,把学习的过程延伸贯穿到了整个田间生产管理中。当他在培训班上获知,种植杂交水稻能获得更高的亩产和收益时,2010年在自家的15亩承包地都种上了杂交水稻“秋优金丰”,并带着周边的农户共同参与建立了“秋优金丰百亩高产示范方”。通过一年的技术培训和实践,陆朝辉比较系统地掌握水稻栽培的基础知识,了解了光照-温度-水-气-肥的辩证关系,掌握了田间肥水运筹技能,采用良种良法。知道了施用有机肥对提高产品品质和对环境的积极作用,掌握了不同品种各个生长时期的需肥规律,结合练塘茭白茬口前作肥料过剩的特点,适当减少氮肥使用量(一般比面上减少15%左右),增施钾肥,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在技术人员的上门指导下,自己预防、治理病虫杂草,遵守技术部门要求,杜绝高毒农药,使用政府送上门的安全农药,掌握了农药安全科学的使用方法。示范方喜获丰收,在全镇16个示范方评比中名列前茅。陆朝晖的水稻单产达每亩620公斤,由于种植了杂交水稻,加上稻谷价格大幅提高和成本下降因素,2010年亩净利润达到956元(劳动力成本没有扣除),每亩净收入比往年大幅增加,他通过参加培训、接受指导、调整品种等尝到了甜头。
陆朝晖是练塘镇参加专业农民培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政府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免费供应良种、免费提供农药、免费参加培训、种粮补贴等等,农业生产效益越来越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越来越高。如何从生产技术上进一步提高农民技能,充分挖掘优良品种的增产潜力;如何从农产品加工包装上改变农产品粗、土、大的面貌,变成优、净、精的小包装,提高附加值,适应城市居民的消费心理;如何从销售上发挥水乡品牌的优势,扩大市场竞争力,提高销售利润。这是今后农民培训工作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专业农民培训是民心所向的政府实事工程,深受农民欢迎,用陆朝辉同志的话讲:“我们缺资金,但更缺技术”,“农民培训解决了生产上的技术难题,我们一定不辜负政府的期望,认真参加培训学习,把学到的知识转变为财富,并带领周边农民共同增收致富。”对于陆朝晖这样从事农业生产致富的练塘农民来说,他们的培训才刚刚开始,2011年陆朝晖要扩大种植规模,继续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