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农业产业链 实现蔬菜产供销一体化——记上海城市企业董事长崔轶雄
我从1997年起就创办了城市园艺场,至今已近10年。最初在闵行区华漕镇杨家巷租借了20亩土地开始试种进口蔬菜和香料。第一批试种成功的进口蔬菜和香料,在城市超市上柜后,立即受到了老外顾客的普遍欢迎。本市及长三角地区的不少四五星级宾馆、由外国人经营或掌勺的西餐厅也慕名前来订货。
开了个好头,我们决心制定一个更为科学的经营发展目标。通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合作组织形式,进一步拓展园艺场,扩大蔬菜和香料的种植。经过9年多的运作和发展,我们已经拥有闵行华漕、马桥、浦江、嘉定和江苏昆山石浦5个直营蔬菜基地。此外,还在海南省临高、云南省昆明市郊矣纳村拥有蔬菜特约基地,总种植面积达5360亩。
在种植方面,城市园艺场采用有机种植、大棚管理、自动微喷滴灌方式。以科技为先导,遵循自然规律,强化环保意识,优选优种,严格按照《上海市标准化蔬菜生产技术规范》操作。绿叶蔬菜生产均采用国际先进的防虫、遮阳两用网工艺,并通过物理防治有效地杜绝了病虫害的侵袭。整个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农药,没有农药残留,不使用化学合成的生长激素,而采取科学轮作、换茬。在肥料施用上,我们利用秸秆和蔬菜枝叶作沤肥增施。场内建有沤肥棚数十只,占地近10亩,确保所有农作物施用的都是经高温灭菌的有机肥料,既提高了蔬菜的质量,又改善了生态环境,也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
我们城市园艺场还建有一支检测、加工、配送的专业队伍,设立专门的安全检测实验室,并配有微生物检测仪、土肥检测仪等先进的农科设备。并招聘海归农科专家和国内高级农艺师定期对农产品进行安全检测,严格把关,凡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决不出园艺场。
城市园艺场出产的农产品覆盖了不同层面不同需求的消费群体,并以新鲜、优质、安全享有盛誉。摒弃了繁琐的中间环节,城市蔬菜的新鲜程度已经做到了“上午在田头,晚上在餐桌”。“采摘、分拣、包装一步到位”的模式,使销往各超市、大卖场和大酒店的蔬菜在城市超市的产供一条链上实现了当天采摘、及时包装、当天销售。
10年发展之路,我们先后投入一千多万,目前种植进口品种的蔬菜和香料达到140余种。城市园艺场已获得“国家有机认证中心”的有机认证和HACCP注册证书,成为全国农业标准化和上海市蔬菜标准化实施示范区。年销售农产品一万多吨,销售额六千多万元,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公司于2006年被上海市农委评为上海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城市蔬菜”也被认定为“上海市著名商标”和上海名牌产品。
我们坚持走标准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创业之路,着力打造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城市蔬菜”这一著名商标的品牌效应和独辟蹊径的销售模式,使其迅速占领市场,销售网络覆盖到全国20多个城市,拥有中外客户3000多家。销售渠道渗透到多个层次:一是通过城市超市多家连锁门店以及在联华、捷强超市开设蔬菜专柜进行零售;二是派出菜篮子工程流动售货车,把城市园艺场当天生产的新鲜蔬菜直接送到社区,一方面解决了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等中心城区居民买菜难的问题,另一方面拓展了农户合作社种植蔬菜的销售渠道;三是通过上海希尔顿、东锦江、波特曼大酒店、香格里拉等星级宾馆及知名酒吧批发辐射;四是通过深圳威乐斯、西安喜来登、重庆荣康及麦德龙、鹭鹭在全国的连锁店和外商客户扩大市场占有。据市食品协会统计,城市园艺场的精品蔬菜在同类产品中的市场占有率排名高居前三位。
我们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响应政府新农村建设的号召。我们在城市园艺场采用了“农业工人”的模式,以现代化工业管理的先进模式经营园艺场,从根本上改变了原先以一家一户为生产经营单位的传统农业模式。这种“农业工人”的经营模式,为广大农户提供就业岗位1500个,带动周边1600户农民家庭增收(平均每户年收入30844元)。我们还多次到云南、江西、海南等老少边贫地区去举办免费培训班,帮助当地农户提高市场经济的意识,并利用城市超市商业零售销售终端的有利条件,为广大农户种植的农产品寻找出路,扩大销售。每年秋冬季节,都有来自江西老区的赣南脐橙,来自海南红色娘子军故乡的热带水果源源不断地通过城市超市各大门店推向市场,使老少边贫地区广大农户增加收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自去年11月起,公司还在市蔬菜办的牵线搭桥下,为崇明农产品找买家,到今年4月份城市超市已累计销售崇明蔬菜50多万公斤,销售额达到557955元。
我们“城市蔬菜”通过城市企业建立起发达的农产品物流产业和完善的市场体系,将会为发展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