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上海市生猪科技入户工程2011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区县动物疫(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深入推进本市生猪科技入户工程,按照《2010-2011年度上海市生猪科技入户工程实施方案》要求,我中心制定了《上海市生猪科技入户工程2011年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望各区县结合生产实际细化年度工程实施方案,于3月30日前上报至市动物疫控中心畜牧科。
附件:上海市生猪科技入户工程2011年工作要点
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一一年三月十六日
附件:
上海市生猪科技入户工程2011年工作要点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市农委2011年上海“三农”工作要点,按照《2010-2011年度上海市生猪科技入户工程实施方案》,结合本市生猪生产发展形势,以持续提升工程实施质量、保障猪肉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目标,立足“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能力提高、典型示范和辐射推广”并重,制定工程2011年主要工作如下:
一、重点培育核心示范场和典型辐射户
继续在浦东新区、金山、奉贤、松江、崇明、青浦、嘉定7个区县实施生猪科技入户工程。其中,浦东新区、金山区和崇明县为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奉贤、松江、青浦和嘉定区为上海市生猪科技入户工程示范区。培育159个示范场,带动555个科技辐射户,在示范场中完成21个核心示范场培育任务,在辐射户中重点培育170个典型辐射户。工程覆盖率达实施区县70%以上。
根据年度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内容,持续完善核心示范场设施设备,集成应用重点技术,示范验证应用效果,将核心示范场培育为主推技术应用的实施基地、工程开展成效的展示平台、养户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的示范窗口、中小型猪场实行标准化生态化生产的效仿样板。
实施区县继续重点培育有提升意愿、有上升空间、有带动能力的典型辐射户,集中力量重点给予技术指导和物化补贴,率先提升典型辐射户的养猪生产综合能力,从而从不同层面培育典型,加强工程示范效益,促进一般辐射户和非实施户的进步。通过持续推进和示范引导,使科技辐射户的总体生产水平上台阶。
提倡技术指导结对形式,以技术指导员与核心示范场结对、示范场与辐射户结对,培育核心示范户自身发展和技术传授能力,充分发挥核心示范场的作用。核心示范场承担辐射带动2—3个科技示范场,科技示范场辐射带动2—5个科技辐射户,科技辐射户承担带动周边养猪户的义务。
各类工程物化补贴要重点投向以核心示范场和典型辐射户,可以设施改建、设备购置补贴和赠送技术书籍、资料和饲料、消毒剂、药品等生产资料的形式兑现。
二、推介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通过推介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使科技示范场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入户率达到100%,辐射户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入户率有效提高,每头生产母猪年提供商品肉猪数17.7头以上,商品肉猪平均日增重560克以上,全场料重比3.19:1,生猪综合生产效率提高3—5%,节约成本1—3%。
(一)主导品种
推介大约克、长白、杜洛克猪这些全国生猪主导品种和含有梅山、浦东白、枫泾、沙乌头、上海白猪等地方、培育猪种血统的二元(二洋或一洋一土)或三元(二洋一土)杂交母猪,按不同的市场和消费群体生产三元或四元杂交商品肉猪,加大地方、培育猪种的开发利用力度。
推广优质公猪,提供优质精液,充分扩大优质公猪的辐射和利用率,减少养猪户公猪饲养头数,降低疾病传播机率,提高配种效率,加快良种化速度。
(二)主推技术
在继续推广生态环境控制技术、猪场疫病防控技术和饲养管理关键技术等主推技术,巩固提高应用成效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养殖发达程度,因地制宜的推广低碳环保型的粪污减排技术和精准高效型的饲养管理技术,并且根据示范场和辐射户的实际需求,制订分户技术指导方案,扎实到场入户指导,推进养猪生产向标准化、生态化转变,提升养户技术能力和生产水平,改善工程实施区域生态环境。
1、低碳环保技术
(1)水碗饮水、干法清粪、自然养殖等节水型饲养技术。以“减量排放”为目标,通过典型示范,以水碗替代浪费水的乳头式饮水器,以干法清粪代替冲水清粪,以发酵床为核心的自然养殖代替普通养殖,指导养殖户在饮水、清粪等环节积极采取节水措施,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水排放,减轻环保治理压力。
(2)现代生物饲料技术。通过应用微生态制剂、复合酶制剂调制饲料,以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猪只生长和改善养殖环境,同时减少氮、磷排放,减轻粪便处理压力。
养殖发达区域主推水碗饮水、现代饲料生物技术,养殖次发达区域主推干法清粪、自然养殖饲喂技术。
2、精准高效技术
(1)猪人工授精技术:围绕供精站和优质公猪群体,形成良种公猪供精服务的配套体系,重点在浦东新区养猪户中,以生猪专业合作社为推广主渠道,建立示范基地,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和良种公猪供精站的商品化精液。以商品猪良种化后日增重和料肉比的改善提高为衡量指标,评估良种公猪精液推广的实效。
(2)高效繁殖关键技术和规范生产管理技术:高效繁殖关键技术包括机械诱情和地暖保温等技术;采取产房、保育床地暖保温技术提高仔猪存活率。规范生产管理技术主要包括做好饲料防霉,规范用药、规范生产档案等。
养殖发达区域主推猪人工授精、高效繁殖关键技术,养殖次发达区域主推规范生产管理技术。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
充分发挥各级专家组成员的作用,对技术指导员、示范场技术人员实施技术培训,参与解决生猪生产中的重大技术难题,不断充实、细化项目主推技术。每位专家组成员每年度完善一项主推技术、参与一次以上技术培训。
注重技术指导员业务水平提高,建立技术指导员学习制度,增加相关资金投入,结合畜牧兽医人员继续教育、农民讲堂辅导员培训和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的开展,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创造更多培训讲座和交流考察的机会,为机制、经费和组织上保证了技术指导员的提升。每人每年参加技术培训活动4次以上,在学习卡上做好相应记录。
组织各种层次的技术培训和服务活动,努力提高农户规范养殖理念和技术水平。
一是开展分层次的、分区域主推技术集中培训,根据养户技术需求,将培训层次分为核心示范场级、示范户级和辐射户级,由市或区县分别组织针对性的培训;组织市级培训应充分考虑养户无法长时间离开生产岗位的行业特点,1期培训分次完成,1次培训范围不超过3个区县,最大限度增加培训受惠养户数。邀请工程内外的专家和技术能手共同参与,提高授课内容的丰富度,增加养户的培训兴趣,更好地推动主推技术的应用辐射。
二是重点培育农民讲堂,召集养猪户间开展交流活动,形成养户技术互助,工程上下通达的平台与机制,培养乡镇技术指导员独立指导、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养猪户自我学习提高的能力。同时将主推技术通过农民讲堂的途径推广落实到农户手中,应用到生产之上。各实施区县根据本地区实施情况组织1个以上固定时间、地点的农民讲堂。
三是继续组织技术宣传小分队活动,对工程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进行辅导宣讲、技术示范和现身说法,让专家和技术指导员更多的与农户见面,了解生产情况,解决实际问题。
四是继续开展疾病诊疗快速服务,为养户防病治病、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五是继续做好专家信箱、热线电话工作,开展网上远程教学和咨询,提供电子化、信息化快捷技术服务。
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材料和技术资料。充分利用上海农业网、上海畜牧兽医网以及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进行典型经验交流、实施人员风采展示、实施效果评价分析等宣传报导工作。同时,工程实施区县编好技术简讯和工作简报,搭建技术推介与信息交流平台。市、区县每月编印发放1期以上技术明白纸,组织技术书籍、编写技术手册,以及将常用技术资料印在常用工具上发放到农户手中,调动农户学习技术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技术资料的作用。
四、完善绩效考核和评估
建立技术指导员包户责任制,各级技术指导员依据自己的指导范围和工作职责,在专家组和技术指导单位的领导和指导下开展工作。技术特派员主要负责指导区县实施工作的开展,同时指导核心示范场的建设和应用示范;区县级技术指导员主要负责指导核心示范场和典型辐射户;镇级技术指导员主要负责指导科技示范场和科技辐射户。
各级技术指导员要围绕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针对养猪户存在的实际问题,科学制定分户技术指导方案,发放联系卡,认真开展日常技术指导,仔细填写《技术指导员手册》,将实时的政策法规和规范生产的要求带下去,把基层生产实际情况、农户需求和实施经验教训带上来。要做到工作有记录,活动有简讯。工程实施期间,每位技术指导员每年累计入户指导等工程相关工作时间不少于80天,积极参与组织技术培训和编写典型经验介绍,做好示范场技术档案活动和记录材料收集、汇总工作。
采用实地抽样调查、电话问卷调查等方式,以养猪户满意度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以相关技术资料的收集、编写为辅助指标,依据制定的工程绩效考核办法和考核量化表对专家、技术指导员和实施区县进行绩效评价。强化入户考核,工程实施户每年每户核发80张指导券,技术指导员入户开展技术指导工作后,由养猪户确认并反馈给技术指导员,每次一张。技术指导员年终凭借收到的指导券数量确定入户工作量。工程实施期间,组织不定期的巡回指导,每半年组织1次电话问卷调查、1次总结活动,同时组织区县之间的对口检查交流活动,再结合工程日常管理、实施户主推技术应用和生产水平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分,对排位靠后的技术指导员、实施区县进行警示,对排位前列的给予表彰和奖励。
五、工作目标和时间节点
(一)准备阶段
2011年1月到2011年3月,确定年度实施内容,完善推介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制定区县实施方案与分户指导技术方案,编印技术资料,筹备农民讲堂活动,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二)实施阶段
2011年4月到2011年6月,开展技术指导与技术服务,推广应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开展分层次分区域的主推技术培训活动,在核心示范场开展示范应用,对典型辐射户进行重点培育;对技术指导员培训提高,组织继续教育等技术培训活动;开展农民讲堂试点,召开推进现场会;进行阶段绩效评估,组织电话问卷调查和区县对口检查交流,进行中期总结。
2011年7月到2011年11月,开展技术指导与技术服务,推广应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组织巡回指导、技术宣传小分队活动,参与生猪繁育培训的组织;检验核心示范场建设和典型辐射户培育成果,推广成功经验;推进农民讲堂活动,提升工程实施效果;兑现物化、技术补贴;组织电话问卷调查和区县对口检查交流。
(三)总结阶段
2011年12月到2012年1月,进行自下而上的逐级总结,开展绩效评价,形成实施总结报告,编印材料汇编,召开总结会议。
上海市动物疫病控制预防中心
二○一一年三月十日